陶傑 - 德國環保怪招 | 油尖多士
美國總統特朗普夢想美國再工業化,但德國正致力去工業化,最近更炸毀南部一座最主要核電站,以表明決心。
德國執政黨以及深受年輕世代支持的綠黨,都深信德國能源要「綠色轉型」,最好全部轉為天然可再生的太陽能和風力,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俱投票要在15年內去工業化,還組織工人遊行要求關閉核電站,更有公用事業公司要求在2045年之前完全淘汰天然氣網絡。
理想很美滿,但眾所周知,德國並不以陽光豐沛著稱,德國的風力也遠比不上毗鄰的法國和荷蘭。德國的能源嚴重依賴外援,譬如俄羅斯。但為了環保,德國政客主張炸毀核電站,卻保留最污染的燃煤發電廠,更因為能源供應不足,需要大力開發煤礦,同時向法國購買電力。
然而,法國的三分二的電力都來自核電。法國更在德法邊境建有兩座核電站,俱已年久失修,據聞亦將重新開啟,以應付德國的市場。網民紛紛嘲笑:德國這一招,好比聲稱自己吃素,扔掉自己已經煎好的上等牛排,卻花錢向鄰居買劣質的牛肉。
十多年來德國在能源轉型上已經投資了5000億歐羅,結果還是回歸燃煤發電,2021年一度錄得污染物超過印度。而事實證明,全天然潔凈的風力和太陽能,供電並不穩定,德國的天氣又絕非甚麼四季如春,冬天漫長而黑暗,只得高價進口電力,費用節節上升,還連累供電國之一瑞典的電費上升,沖涼10分鐘,電費即超過4歐羅。
如果這個冬天有德國人因為負擔不起電費而被逼挨凍,希望他們能以道德之滿足感,留給下一代一個清潔環境來自我安慰,儘管政府花掉的5000億歐羅,足夠他們全家每人每天浸浴一個小時也不止。
前新聞工作者
多媒體社會評論人
陶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