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官民同心大滅蚊 抵禦基孔肯雅熱 | 社論
鑽石山鳳德邨錄得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一名80多歲長者近期沒有外遊紀錄下確診,顯示這種由蚊媒傳播的疾病或在社區悄然扎根。事件敲響了警鐘,本港正面臨蚊媒傳染病由輸入轉向本土化的高風險。參考今年八月以來的46宗輸入個案,病毒早已兵臨城下,如今突破缺口,政府必須以最高規格應對,發動全民力量,多管齊下,務求將病毒傳播鏈遏止於萌芽階段,避免重蹈其他地區因蚊媒疾病爆發而影響公共健康與經濟活動的覆轍。
面對病疫威脅,政府展現決斷力,立即啟動高層次跨部門協作機制,由環境及生態局牽頭,聯同食環署、衛生署、房屋署及康文署等,推動滅蚊防治行動,並以「速、準、狠」為原則,先針對鑽石山地區,而行動不止僅停留於傳統的噴灑蚊油與清理積水,必要時引入創新科技。當局應緊急評估並購置如滅蚊機械人等先進工具,實施精準打擊。同時,滅蚊範圍須迅速由點至面,由鑽石山擴展至全港十八區,展開地毯式排查與清理,絕不能讓病媒蚊有絲毫擴散之機。
跨部門統籌 全力圍剿病媒蚊
蚊蟲滋生,不分公私營界。要有效控制疫情,必須官民同心。政府應主動發起並協調各私人物業管理公司、業主立案法團及商場管理處,在其轄下屋苑、樓宇及公共空間同步展開滅蚊工作。重點在於徹底清理積水,包括花盆底盤、冷氣機底盤、閒置輪胎及渠道等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並定期噴灑長效滅蚊劑。社區是防疫的最前線,唯有每個處所、每個家庭都成為滅蚊夥伴,才能築起堅不可摧的防蚊牆。
動員民間力量 清除滋生溫床
防治傳染病,公眾意識至關重要。衛生防護中心需立即加強公眾教育,透過多元媒體渠道,清晰說明基孔肯雅熱的病徵,如突然發高燒、關節劇痛、皮疹等。必須強調「無論病徵輕重,均應立即求診」的重要性。此舉不但是為患者自身健康,更是為了公共衛生。患者若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將透過蚊蟲傳給他人,形成惡性循環。因此,主動就診及時通報,是切斷傳播鏈的關鍵一環。醫療系統前線人員也需提高警覺,對疑似病例進行快速檢測與通報。
政府亦要超前部署,為可能出現的疫情升級做好準備。應立即檢視現行滅蚊資源與人手是否充足,並制訂應變方案。若本地病例持續增加,應有機制迅速提升滅蚊行動的規模與頻率,並在特定區域實施更嚴格的環境管理。醫療系統方面,需確保有足夠的診斷能力、隔離設施及治療方案,避免一旦病例增多,對公營醫療系統造成沉重壓力。一個周全的應對方案,不僅能保障市民健康,更能維持社會穩定,避免因疫情恐慌對經濟活動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辛正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