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谷針」的心魔

復必泰疫苗因為包裝出了偏差,令打針計畫要叫停。這種疫苗運送過程複雜,當日後疫苗供應充足,這個問題必須解決,才能保持競爭力。從初步消息事件性質與安全性無關,應該不會影響整體安排,如何增加注射疫苗的速度,仍然是短期內首要目標。
有人落藥鼓勵遲打
政府期望市民盡快注射,有人形容為「谷針」,有點強而行之的味道。不過,環顧全球谷針是各國政府都在全力進行的工作,皆因從醫學角度,推動市民打針對市民最有利,同時可以恢復經濟,所以根本毋須理會有沒有催谷的評語。
繼三十歲或以上人士可以打疫苗後,當局傳出考慮讓十六歲人士都可以接受注射。從不浪費時間和疫苗角度考慮,盡早開放讓想打的人打針是合理做法。降低年齡這一招快將用盡,跟住就要問還有甚麼板斧。
有人建議現時注射疫苗免費,很多人覺得遲打好過早打,因為可以先讓其他人試行,現在部分有心人還唱出說法,指看其他人打完第一針還不夠穩陣,最好是看完第二針。放出這些「好橋」的人有甚麼動機不知道,但就點出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好橋」利用了遲打沒有甚麼代價的心態落藥。
行政配合鼓勵早打
針對遲打沒有甚麼代價的想法,有人建議免費打針是否可以設時限,譬如說五月前打第一針免費,七月前打第二針免費,遲者要自付。這個做法聽聞政府內部都討論過,要顧慮就是若然使出這招效果不奏效,在打針要收費後要再推廣就很困難,故此這招只宜用作最後一招。
另一個建議是提供方便誘因,這也是現時說得最多的方法。討論中的方便誘因現時是讓打了針的長者探訪老人家,因為傳疫風險減低,放寬有基礎,同時也提供了早打有方便的好處。依照相似思維,有人就提議是不是可以考慮放寬打了針的人聚會,譬如全部人有打針聚會上限可以擴到八個人,又或可到一些較高危的處所活動。
有人說,當日安心出行程式推出,當局擺出不勉強全屬自願的姿態,結果一敗塗地,其後加了食肆要掃描或另行記錄,使用率即時大升,同時也發揮了較佳效果。本來,打疫苗針是早打早受保障,但在一些人鼓吹遲打或不打之下,令計畫進度比其他地方慢,吸取了這個經驗,當局自然應該早作部署,在行政安排上作出配合。
怕揶揄兩邊不討好
注射疫苗符合個人和社會利益,現在政府放出便利誘因的說法,看來有點試水溫的意思。其實,任何政策總有人批評,關鍵是政策是否符合公眾利益,長遠能夠見到效果,猶猶豫豫最後只會變成兩邊不討好,有人揶揄政府「谷針」,如果擔心這些說法就變成了被心魔所困,最重要的是,如果有針無人打,社會遲遲未能復常,最後市民又會不會收貨?
齊秀峰
架勢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