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長期留家工作恐拖慢經濟

  特區政府近日出新招,以突襲式封區「清零」。雖然創出了新猷,但每日感染數字仍然持續在四、五十宗,而且不明源頭個案佔比仍高,有商界坦言,這種日子不知還要捱到甚麼時候,隨着當局宣布限聚等措施延伸至農曆年後,又一個消費旺季告終,當局實在需要從各方各面研究怎樣為經濟「吊鹽水」。

  審批遲有連鎖反應

  在這個環境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財政預算案》諮詢,徵求好橋。有商界人士坦言,過去兩年政府入不敷支,特別是去年大手派錢後財赤已超過三千億元,再在《預算案》要求派錢都知希望不大,能夠做到精準支援大概已經不錯。

  除了派錢外,商界最重要還是有生意可做,有一件事不知是否財爺範圍或力所能及,就是關於公務員的上班安排,因為自從疫情爆發後,每當疫情嚴峻,政府就會宣布公務員留家工作。第四波疫情遲遲未見回落,很多私人企業都要員工上班保持運作,但公務員大致上就一直維持在家工作。

  公務員留家工作初時影響還不大,但這次因為時間長,影響就逐漸浮現。由於很多政府部門都是負責審批項目,公務員留家工作,似乎很多事情的進度都拖慢了,要做的一些項目若然拿到牌照或批准,就未必能按原先時間表進行,結果就產生連鎖效應,故此就算一些本土需求或經濟活動,都拖慢了未能進行。

  研方案增工作效益

  遇到這個情況,不少商界人士就提出,政府是否可以研究怎樣提高防疫期間政府的效率呢?譬如留家工作安排,是否需要長期維持抑或可以採取較有彈性的處理呢?又或者,對留家工作的要求有較清楚的完成指標呢?

  政府支出是社會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當本地人流近乎中斷,公營活動佔比就相應增加,當公務員留家工作時,整個部門完成的工作量需要完成多少?有沒有硬指標?有不滿的商界人士甚至覺得薪高糧準的高官可能沒有感受到年關逼近的壓力,這種聲音部分或緣於沒有聽過政府如何處理各種程序受影響的方案,現在也不知有沒有人嘗試去提出一些做法,或向公眾解釋一下。

  商界人士坦言,政府如何盡量維持運作,以至避免出現拖慢經濟運轉,當中多少是財爺可以解決不得而知,反正涉及的部門可能相當之多。如果這方面可以提升的話,產生的連鎖經濟效應,可能不會比派幾十億錢遜色。

  半停擺恐仍要維持

  春節快到,代表本港抗疫已經接近一年,原先很多商界沒有想過半停擺會維持這樣長的時間。當見到本港的疫苗注射暫時還沒有很清晰的路綫圖,本港可能仍有一段時間要面對病毒傳播的威脅,爭取政府加快運作,就變成提振經濟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

 

齊秀峰

架勢堂




公務員留家工作初時影響還不大,但這次因為時間長,影響就逐漸浮現。資料圖片
公務員留家工作初時影響還不大,但這次因為時間長,影響就逐漸浮現。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