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生意不能不看政治

  中美角力持續,即將任期屆滿的特朗普政府仍然出招不斷,甚至波及香港資產市場。下任拜登政府會否採取較為含蓄和緩的競爭策略,仍待觀察。簡言之,和氣生財,兩國和則兩利、鬥則兩傷是大勢所在。

  中資股受限大劈價

  港股還有今天一個交易日就告一段落,恒指在衝破兩萬七點關口的同時,有不少由政治影響經濟的消息出現。

  影響比較廣泛的,應該是華府早前宣布限制美資持有打擊名單的內地國企,今個星期限制再出辣招,明言榜上的公司屬下機構都不免,而且包括衍生工具,表明擴大打擊範圍。

  美國今次出招的對象,包括內地龍頭國企如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移動等千億市值公司。由於美資要因應在限期前清倉,令這些股份在消息曝光後跌跌不休,在大升市下創出一年新低,比疫情最差時還要低。

  美國限制本國資金買這些被指與解放軍有連繫的企業,但有些只是地產公司,邏輯有點莫明其妙。由於美資清貨大減價,先前買進了的小股東就要吃眼前虧,但也有小股民覺得現價很抵買,入市買來收息,形成今個星期散戶築成血肉長城鬥美資沽貨大戶的情景。

  恒隆食肥肉不易吞

  美資沽貨,散戶平買誰精誰笨暫時未分勝負,同一時間,另一家上市公司恒隆集團就宣布,早前以二十多億元買入美國領事館在港的宿舍物業,手續未能依期完成,交易因此添上變數。恒隆買美國領事館價錢被視為抵買,是執了平貨,同時也反映其他財團不想沾手,原來肥肉也真的不易食。

  恒隆買美國物業有阻滯,據報是政府當局通知地皮不是普通資產,需要中方同意。恒隆因此要求美國領事館作出澄清,交易才能完成。一般而言,涉及領事館的物業,要看其地契,若然是特別審批,條文就會有複雜性。過去外國領館都曾出售物業,過程大都順風順水,這次出現枝節,明眼人都知是中美關係跌入低谷所至。美國不准資金買國企股,美國要賣產這個時候亦出現阻滯。

  作為買家,恒隆在商言商,本來無可厚非。該集團主事人一向在中美都有良好人脈,只是,有股民就留意到自從宣布買入該項目,恒隆股價就似乎有點轉弱,未知是否市場多心的揣測。

  華爭上游不會挑機

  政治與經濟,向來是雙生子,做小生意還可以不看政治,做大生意就不可能不理政治。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自然想力爭上游,但也沒有主動「挑機」的理由,美國如果要全力壓制中國,而且採取暴烈式的打壓,對中港以至全球的投資環境自然不利。

  齊秀峰




中美角力持續,即將任期屆滿的特朗普政府仍然出招不斷,甚至波及香港資產市場。
中美角力持續,即將任期屆滿的特朗普政府仍然出招不斷,甚至波及香港資產市場。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