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萬惡」調味料港人必吃 高血壓/致癌風險恐激增 醫生教3大用法免傷身
發佈時間:18:00 2025-09-01 HKT

無論是醃肉、炒菜、燉煮或作為蘸醬,調味是令每道菜式食物變得好吃的靈魂,但一種港人煮食必用的調味料原來非常「邪惡」。有醫生指其不只會損害血管,增加高血壓風險,用於某些料理方法更可能有致癌的疑慮。因此提醒大家要注意挑選及用法,以減少對健康的影響。
1種「萬惡」調味料港人必吃 高血壓/致癌風險恐激增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專頁撰文指,在中式料理有一種不可或缺的調味料,能讓清淡的食材瞬間變得「下飯」,卻可能暗藏著對血管的慢性威脅。他表示,豉油不只高鹽,還有其他問題,每次加幾滴提味看似無害,實則可能影響血壓、血管彈性、威脅心腦血管健康,甚至大增患癌風險。
他列出對健康影響最大的3種豉油,並提醒大家要注意用法:
甚麼豉油易傷身?
健康陷阱|1. 高鹽豉油
部分豉油每100ml的鈉含量可超過6000mg,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鈉攝取不超過2000mg,用來料理或蘸食物很容易導致全日攝取量「超標」。過多的鈉導致血管像是長期被拉緊的橡筋般失去彈性,大大增加動脈硬化和血栓的風險。
健康陷阱|2. 化學豉油
顏色不自然地深和亮的豉油,往往不是靠發酵而成,而是加入了谷氨酸鈉(味精)、焦糖色素、甜味劑等這些人工化學添加劑。長期大量食用可能會加劇血管內皮細胞的氧化壓力,增加斑塊形成堵塞血管的機率,更已有科研報告證實,過量攝取食品添加劑與代謝與心血管疾病相關。
健康陷阱|3. 老抽+高溫烹調
老抽雖然一般只是為菜式「上色」之用,但其鈉含量不低。若再加上猛火爆炒,會產生雜環胺(HCAs)等潛在致癌物。這些物質長期積累,不僅增加患癌風險,也可能有損血管彈性。
注意豉油3大用法免傷身
黃軒醫生提醒,豉油並不是毒藥,但也絕非「想加多少就加多少」的調味料。他提出3大建議,從豉油的選擇到使用方法,教大家如何較健康的吃這種調味料,兼顧健康和味覺的滿足:
- 成分:優先選擇「天然釀造」而非「化學配製」,並留意配料表越簡單越好。
- 豉油種類:選擇「低鈉、淡味」取代「高鹽、老抽」。
- 使用:炒菜後才加豉油,避免長時間高溫加熱,且每日用量控制在10ml內。
如何為之高血壓?解構徵兆/成因
高血壓是本港相當普遍的慢性病。據「20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顯示,15-84歲人士高血壓的總患病率為29.5%,患病情況隨年齡增長而上升,每20名15-24歲人士才有1名患高血壓,而65-84歲組別每20人就有12人患上。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當收縮壓達140mmHg或以上,舒張壓90mmHg或以上,即為之高血壓。
高血壓有哪些徵兆?
- 高血壓一般沒有病徵,只是經醫生檢查時發現,甚至出現併發症後才察覺。
- 血壓太高或引致暈眩、視線不清、頭痛、面部潮紅、疲倦等病徵
高血壓有哪些成因?
本港高血壓的成因有90%屬「原發性」,即原因不明,但有以下的風險因素:
- 吸煙
- 過重及肥胖
- 缺少運動
- 飲食中攝取過多鹽分
- 過量飲酒
- 年齡增長
- 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患有高血壓
本港衞生署建議成年人應定期量度血壓。正常血壓水平,收縮壓應為120-129mmHg,舒張壓80-84mmHg;而收縮壓低於120mmHg,舒張壓低於80mmHg為之理想。
專家履歷:黃軒醫生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微創胸腔內視鏡專家。
延伸閱讀:常用1醬汁拌飯吃恐致腎病 成分或含致癌物 醫生教4招減風險
---
相關文章:
米線/烏冬/素麵/米粉/粉絲哪種最健康?營養師推介12款低脂粉麵 教自製6款拌麵醬汁
3種香料防癌力超強!營養師揭防大腸癌胃癌 更護腸通血管 這樣吃功效大增
飲食高鈉多鹽易中風!專家推介護血管必吃4類食物 逆轉中風危機
營養師教8招飲食減鈉 防中風/腎病/胃癌 哪類人忌用減鈉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