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債券在投資亂世下提供選擇

  消息傳來,曾經一度停發的政府通脹債券會捲土重來,息率暫時未定。今年本地經濟飽受政治和疫情因素打擊,市道差照計物價升幅有限,這個環境下不免令人懷疑有沒有需要發行通脹債券?市場的承接力又如何?

  曾幾何時,通脹債券發行頗受歡迎,由首年的坐冷板到後來不少市民買來收息,甚至出現即買即放即賺的好景。其後,隨着美息回升,通脹債券受歡迎程度才冷卻,所以一度停發。今次崔護重來,聽聞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諮詢《財政預算案》時,有人提出美國又減息,政府有沒有甚麼理財工具可以益市民,於是引起他再發通脹債券的構思。

  好過紅簿仔 勝在可保值

  通脹債券與物價掛鈎。去年起,美國不斷減息,從經濟理論看,利息和通脹是相生相剋,利益高就通脹低,通脹低就利益高,美國猛放水,照計會推升通脹。然而,今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卻很有可能改變了這個傳統智慧,因為本地通脹組成,不外衣、食、住、行,基本上這些生活開支都因為經濟半停擺難以上調,若然債券息口與通脹掛鈎,又高得到那裏去呢?

  新的通脹債券息口多少,現在還未確定。有人與政府摸底,以現時物價走勢,以及香港水浸的狀況,通脹債券的息口應該不會太高。然而,這類工具的息口通常有兩個指標,除了通脹外還會有個保證的最低指標,即是就算通縮,債券仍會確定有息收。以政府一貫做法,大膽估計必定會高過銀行的紅簿仔。

  現時景氣低迷,通脹難高,掛鈎債券息口不會很高,然而,卻仍然是小市民用來存放儲蓄的工具,皆因債券的結構,基本上能夠發揮保值作用,通脹高、債券利息會升,通脹低、甚至出現通縮,債券有保證利息,現金購買力反而更高。要知道的是,先進國家現時放水放到離譜,在歐洲不少國家的債券出現負息,反映資金不知往何處放的煩惱。

  旨在惠市民 不發債填數

  有人或者會說,現在股市估值不貴,銀行無息收,不是可以買股投資嗎?的確,買股收息可以是一個方法,然而,股票投資風險與買政府債券不同。政府債券損手機會極低,應該比銀行存款穩陣,市民若然不想承擔買股票的風險,通脹債券就提供了紅簿仔以外的選擇。

  政府現在發行通脹債券,有人會好奇,今年估計財政赤字會達到三千億左右,那又會不會發債填數呢?據聞初步的想法是,庫房現在仍不算缺錢,發通脹債券只是希望令市民受惠,數額不會很大,發債填數暫時就不在考慮之列。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