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會變天 官員拒做磨心

本地政壇怪現象層出不窮,最新一單有點搞笑味道,就是有區議會主席拉隊到民政署抗議,搞到官員要找保安戒備。有官員話,區議會變得政治化,經常上演大龍鳳,公務員變成經常要與議員對質,不過經過一段日子,發覺生活又無之前想像那樣困惑。
堅守界綫免後患
區議會變天,非建制派一面倒贏得議席,而且很多地區絕大部分議員都屬同一陣營,所以官員都要重新適應。由去年選舉到上任,至今改朝換代已有幾個月,議會文化隨之大改。過去,區議員挾着民意代表的身分,經常向官員問責,有時會搞到官員「頭耷耷」,換屆之後,官員與議員駁火的場面就明顯增加,最明顯是警隊代表落區時,遇着議員通過遣責警暴的動議,代表就會離席。
今個星期,中西區區議會要求開會討論警方執法等問題,民政事務處以議題並非地區事宜,拒絕提供會議場地及秘書服務,議員因此不滿,跑去民政處包圍民政專員何詠詩。與官員談起這種情況,他坦言這種情況過去鮮有發生,因為區議會是做地區工作,不會有這樣的要求。變天後區議員玩法大變,行政機關只能依規矩辦事,否則先例一開,後患無窮。
他又說,要應付這樣的對峙場面自然不好過,但從自我安慰的角度去看,變天後官員按足規矩行事也有好處,就是可以做的做,不可以做的就毋須死忍,大家直來直往。反而,根據角色界定,區議會的角色是諮詢,收集了意見,行政部門仍有主導權。
按章辦事反輕鬆
過去,區議會雖然是諮詢角色,但官員對區議員的意見都極為尊重,基本上都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才落實。變天之後,這種合作關係不復存在,甚至一些已落實的工作都被要求推翻,官員有時想跟從都無辦法。
過去,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雖然議員角色主要是諮詢,但由於政府很多重要議案都要建制派在立法會支持,自然令區議會都有牙力。在對議員要一視同仁下,非建制派議員的地位同樣受尊重。現時,非建制派控制區議會,他們在立法會從來不會支持政府,這種議會間的聯繫已經中斷。以前區議會提出很多艱難以至不可能的任務,官員只能盡量做,做不到也不敢出聲,現在顧慮反而少了,心理壓力可能輕鬆了。
官員說,過去區議會被視為政黨樁腳,無論建制或非建制都希望做好民生工作,官員都希望配合,這樣能為地區做些實事,都會有滿足感。現在區議會變成政治平台,民生事務受到的重視雖然下降,官員仍然會盡力做好,其他則只能按章辦事,盡量適應新的環境,若然議會要把他們當磨心,就只能企硬說不。
日子還是照樣過
選舉帶來人事更替,官員作為行政部門,就要隨着環境改變,官員坦言日子還是照過。至於九月份立法會選舉後,若然非建制派成為多數派,天天與政府開火,搞到連《預算案》都無法通過,那時怎樣應對,又是另一回事。 (齊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