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飄 - 引入照顧員等人力 有長期「緊急」需要|社論

一場新冠疫情,席捲長者院舍和殘疾院舍,不少院友和照顧員染疫,凸顯本港對照顧員的需求甚殷。有立法會議員形容,本地照顧員一方面要悉心照料長者院友,同一時間自己面對極大風險,目前猶如在地獄邊緣工作,令人聞者心酸。勞福局使用緊急法賦予的權力,打開門戶,緊急引入內地的照顧員,但反應並不算熱烈,反映香港難以擺脫照顧員人手不足的問題。

本報今天的報道指,方艙醫院和社區隔離設施陸續啟用,但清潔工、雜工等職位,即使月薪比正常高,但仍有不少空缺,反映出這些工種,面對一定風險,有如各類院舍的照顧員一樣,可以歸類「厭惡性」行業,即使報酬提高,甚至比大學畢業生的受聘月薪中位數高,但仍難以請到足夠人手。經過今次疫情,當局要正視本港「厭惡性」人力長期短缺的現象,並保持本地勞工優先應聘的原則下,研究持續地引入內地照顧員等「厭惡性」工種,作為本港長期的緊急需求。

當然,這些「厭惡性」工種,不能與醫護專業相提並論。港府引入內地醫護人員,目的是救急扶危,減少染疫者的死亡率,是應付一次性的緊急危機,是例外安排。為了維持本港醫護專業水平,必須沿用現有的輸入海外醫生機制,作為增加醫護人力的政策依據。
李一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