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列家居隔離指引 帶領公眾打疫戰 - 李一飄

鑑於外地的Omicron疫情以幾何級數式爆升,香港的疫情亦將循此路徑發展。過去兩天本港日均染疫個案達三百多宗,若這趨勢持續下去,不久確診人數將令醫療體系難以負荷。由此之故,防疫官員近日放口風,指香港將推行家居隔離。這是逼不得已的做法,公眾不情願,也得接受。推行之前,當局須訂清晰指引,甚麼處所才適合,就算適合,也要教導市民如何照顧確診者,以免家居隔離變成家庭交叉感染。

綜合當局初步說法,劏房或者要共用廁所等設施的處所,不適合家居隔離,只有獨立環境作家居檢疫,才較穩妥。此外,一旦大廈發生垂直或橫向傳播,引起群組爆發,也不會安排家居檢疫。至於哪類染疫人士適合家居隔離,料是打了針人士、年紀較輕、無慢性疾病、病徵輕微等等。外國的經驗顯示,感染Omicron者,不少人病徵輕微,有人會自行康復,只有毒性強的Delta感染者例外。

目前疫情發展速度之快,家居隔離將無可避免,當局要公眾配合,須詳細解說,列出指引,如處所的要求、受隔離者與家人的互動方式、如何加強家居清潔、怎樣定時量度體溫、何處領監測手帶,甚至應否開窗或啟動抽氣扇等等,好讓市民遵從,以發揮家居的作用,亦保護鄰居安全,讓公眾上下一心抗疫。
李一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