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秘史|清朝神秘特務機構「黏竿處」 點解跟血滴子拉上關係?
發佈時間:07:00 2025-07-05 HKT

雍正時期的尚虞備用處(俗稱「黏竿處」,「黏」或作「粘」;「竿」或作「杆」、「桿」等)是該清帝親自建立並掌控的特務與秘密行動機構,其職能經歷了從娛樂服務到情報與暗殺的轉變。其中,小說及電影常見的血滴子,據說就跟雍正經營的特務機關「黏竿處」有關。
起源與職能轉變
雍正帝胤禛尚為皇子時,因府邸樹木多,夏秋季節蟬鳴、蜻蜓擾人清靜,遂組建了一支負責用長桿黏捕蟬、蜻蜓等昆蟲的隊伍,以保持環境安寧並提供皇子娛樂(如釣魚)。此為黏竿處最初的形態和名義上的職能。
早在康熙時期就有名為「尚虞備用處」的相同機構,主要是負責侍奉皇帝出巡、打獵、網魚、捕雀等。而康熙末年「九子奪嫡」鬥爭白熱化階段,愛新覺羅·胤禛(即雍正帝)從多羅貝勒晉升為和碩雍親王,當時胤禛表面上與世無爭,私底下卻動作頻頻,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訓練家丁隊伍,這支隊伍的任務是四處刺探情報,剷除異己,黏竿處實際上已成為了他的私人情報網絡機構。
相關新聞:奇聞秘史|清朝大官跪拜皇上先兩拍手袖 表忠之餘還有四大原因
血滴子=黏竿處?
據傳,雍正招募加入黏竿處的江湖武功高手,他們都使用一種名為「血滴子」的可怕武器(傳說中像鳥籠可遠距離取人首級),手段隱秘殘忍,專門處理政敵和「見不得光」的事務,令人聞風喪膽。在民間,普遍地會將黏竿處與血滴子聯想在一起,血滴子給人的印像是詭秘、殘暴,有另一說法指,血滴子並不是實質的暗器,血滴子實際上就是指黏竿處。
相關新聞:奇聞秘史|溥儀最美皇妹一生顛沛流離 8歲母親自殺中年淪落街頭賣煙維生
皇帝直屬特務機關
雍正登基後,在內務府下正式設立黏竿處,將其制度化。其首領稱「黏桿侍衛」,由雍正親信擔任。黏竿處直接聽命於皇帝,負責護衛皇帝出巡、監視百官、鞏固皇權,是凌駕於常規官僚體系之上的秘密警察和特種行動部門,是雍正推行鐵腕統治的重要工具。
隨著雍正去世,乾隆帝對黏竿處的重視程度下降。黏竿處後期逐漸被權臣和珅控制,成為其個人勢力工具。乾隆去世後,嘉慶帝剷除和珅勢力時,於1799年(嘉慶四年)徹底廢除了黏竿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