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比成績重要 SEN學童慈善基金創辦人Minnie: 「別聚焦落後,傾聽孩子難處」
發佈時間:19:02 2023-09-19 HKT

新時代下,SEN再非洪水猛獸,反而不少家長樂於與同路人分享,互相扶持,更有家長為SEN學童設立獎學金,希望藉此鼓勵一眾同路人。今次我們便請來其中一位創辦人陳杏儀(Minnie)分享自己多年來如何摸索出一套教養SEN孩子的方法,以及當中的心路歷程。
藉分享自身經驗幫助SEN學童
2019年,Minnie與家人成立了「親和藝術慈善基金」(下稱基金),希望透過舉行不同活動、課程及講座等,幫助更多家庭改善關係。「因為丈夫與我結婚之前曾有過另一段婚姻,有一位女兒。作為繼母,如何讓繼女接受自己都面對不少困難,加上兒子Russell有SEN,管教子女的壓力令親子、夫妻,甚至整個家庭關係受影響,於是很希望能夠藉分享自身的經驗幫助更多家庭改善關係。」她坦言基金起初只是以改善家庭關係為目標,有見社會上愈來愈多學童被評估為SEN,既然自己亦曾在管教SEN小朋友的路上嘗過苦頭,便萌生出SEN學童獎學金的念頭,成為基金的其中一個項目,希望鼓勵同路人及增加大眾對SEN的關注。

SEN獎學金有別於一般獎學金,並非單純根據學業成績作評核準則。「大會的甄選準則包括以下三大特點,包括突破自我、意義與感染力(孩子的成長為家庭或學校所帶來的意義)、家長 / 老師 / 導師的參與及初心(陪伴孩子自學成長)。」
最介意的其實是自己⋯⋯
儘管現在社會對SEN的認知、接受程度增加,但仍有部分家長未必想讓其他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有SEN。「在籌辦獎學金的過程收到的意見很兩極,部分覺得讓人知道,獲得更多資源不失為一件壞事;但也有人擔心孩子會被歧視。」Minnie表示她的理念是希望照顧每個SEN小朋友,讓更多人理解SEN不是不見得光的事情,SEN同樣有值得讓人欣賞的地方,希望消除大眾對他們的標籤、誤解。「當然我們亦會尊重家長意見,若他們不希望曝光孩子有SEN,便會婉轉地告訴他們可能不太適合繼續參與選拔。」Minnie續指:「試過有家長詢問面試時會否問孩子是否知道自己有SEN,因為他一直都沒有跟孩子說明其情況。」而為了引起社會大眾對SEN學童的關注,遴選後期更會把經挑選後剩下的30位申請者的進步小故事放到facebook進行公開投票。「有家長跟我反映其實他們在公開投票前曾經歷多番掙扎,但最終發現獲得的更多是支持及讚賞的聲音。」
Minnie認為改變其實往往要家長先衝破心理障礙。「愈擔心別人歧視的,最介意的其實是自己。只要改變自身心態,身邊的人亦會隨着你的改變而改變。連你也接受不了自己又怎樣叫別人接受?要想獲得別人尊重,先要自己尊重自己。」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SEN,Minnie坦言當得知Russell是SEN的一刻,心裏有很大的罪疚感,思考是否自己做錯了甚麼才會導致兒子變成這樣,但後來發現自責其實改變不了任何事,反而要先處理好自己的內疚、不安,才會有更多空間接受孩子。
SEN = 有問題?
Minnie表示自己有三個小朋友,年紀最小的兒子Russell患有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及自閉症譜系障礙。Russell今年已經18歲,她憶述在兒子小時候社會對SEN的認識非常少,亦甚少有人談論相關話題,根本難以觀察自己的孩子是否有SEN傾向。「他出生後不久便已經發現他與姐姐不同,例如經常搖頭,但當時的我會以為是否因為男生的關係比較好動?或者他出生時比較重,肌肉較結實。」Russell再大一點,Minnie發現抱他的時候總是會動來動去,放到學行車轉眼又會爬出來,坐在幼兒用的高腳椅也會哭鬧到放落地為止,令她感到非常煩惱。「點解佢咁難湊?點解佢坐唔定?」直至Russell K1面試,校長老師見到他捉着門攀爬,便建議Minnie帶他進行評估。
經評估,Russell證實有言語遲緩,但即使證實了孩子有SEN,政府的資源、治療一般都要輪候一段長時間。「為了盡快得到治療,當時每天放學都是帶着孩子東奔西跑自費見不同專家,而且不知道這些專家是否真的幫到孩子、收費是否合理。」學校不像現在會有駐校的心理學家為SEN學生進行輔導,以照顧主流學生為主,SEN學生的需要往往會被忽視,老師面對他們異於其他學生的行為亦不會體諒,只會告訴家長「佢有問題」。
放下固有管教模式
身為SEN孩子家長,Minnie認為照顧他們最困難的地方是自己沒有SEN,難以代入和理解他們的行為。「例如Russell小時候在聆聽考試能夠取滿分,但寫作、閱讀理解全部不合格。對我來說,聽說讀寫是基本的能力,但原來在他們的世界並不是這樣,可以聽得到和講得到,卻無法讀和寫,我甚至花了很長時間摸索,才意識到之前一直用了錯誤的方法來教他。」她笑言最大的困難是「唔明佢唔明啲乜」,更因功課問題影響親子關係。
說到這裏,Minnie提出一個煤氣爐和電磁爐的比喻。「正常小朋友就像煤氣爐,而SEN小朋友就像電磁爐,我們一直用煤氣爐的方式,不插電在電磁爐上炒菜,當然不會炒得到。要成功,就必須放下以往的做法,重新適應。」對於SEN孩子學習上出現困難,部分家長或誤以為孩子在偷懶、不用心,劈頭第一句就說「你咁曳」,Minnie提醒:「與其責怪孩子不聽話,倒不如思考一下背後的原因,他們到底遇到甚麼困難以致他們做不到這件事。」
了解背後原因 耐心引導
令Minnie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Russell小四於數學考試取得零分。「家長見到零分肯定生氣,更會擔心來年小五呈分試,若呈分試的成績不好,升不到好的中學,甚至有可能影響升讀大學的機會。」Minnie坦言當刻也有生氣,但仔細看,發現Russell整份試卷都有作答,便知道他不是因為懶惰,於是設法引導、詢問他:「其實取零分和一百分同樣難,可否告訴媽媽你是怎樣做到?」嘗試了解背後的原因。「當你生氣時,不要把他當成自己孩子,把他當作鄰居的孩子,會較易平息自己的怒火。」然後Russell向媽媽解釋因自己用心算計算答案,覺得用心算寫下答案很「型」,而自己亦不喜歡用筆寫字。「某些家長聽到這個解釋又會怒火中燒,『明知心算不準便用回筆算』,但當刻我便耐心向他解釋『男生型的確很重要,但要算對才是型,你想型就必須改善你的心算技巧』。」其後,Russell向媽媽表示需要三個月時間改善。「我第一下便想我豈不是要再容忍你多三個月?但明白強逼只會引起反效果,而那三個月我也見到他有努力嘗試做練習。」當Russell做錯題目,Minnie亦會陪他找出做錯的原因,引導他返回正確的軌道上。Minnie笑言:「若單靠責罵便能讓孩子成功,相信全港的學生都會很成功。」
感同身受 建立情感連繫
Minnie稱第一步要讓孩子感到被理解,建立情感連繫,讓他們知道父母是在幫他並非罵他,遇到甚麼問題都可以坦誠地分享。知道得愈多,父母便可以利用自身經驗、觀察為孩子提供建議。而家長亦要與孩子互相平等,有傾有講才能做到。「對於子女,我不會用權威、命令等方式向他們施壓,用這些方法孩子最後只會覺得被逼、委屈。」說到底,家長要放下父母的身分,了解孩子重視的是甚麼。「或許在你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也要嘗試接受。
毋須急於追落後 多發掘孩子長處
家長難免會將自己子女與其他孩子比較,當出現落後時更會十分緊張,想盡辦法追回進度,但家長要明白孩子有自己的發展時間表,今日做不到不代表之後做不到,只要多給予耐性,便會發現到孩子的進步,毋須刻意與人比較。她更把教養孩子比喻為栽種植物,生長速度有快有慢。玫瑰可能三個星期便已經開花,但小樹苗則可能要十年時間才能長成大樹。既然那棵樹要十年時間生長,你便讓他在這十年間慢慢生長,幫忙澆水、除雜草、施肥。」
若孩子因為自己比不上身邊朋友而自卑該怎樣回應?Minnie覺得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比不上別人的地方,同樣亦有比人優勝之處。「例如孩子的數學成績很差,但中文成績原來好好,便嘗試讚賞孩子做得好的地,避免經常批評你數學很差。」某些家長擔心會讚壞子女,讓他們變得驕傲,但Minnie認為家長的看法和肯定對孩子十分重要。「在指責之餘亦要懂得發掘孩子的長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這是為人父母必修的課題。」
文:林詩敏
圖:何健勇、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再細微的角色也要做好本分 林子善:「女兒的出現啟發了我」
相關文章︳三孩之母逆齡追夢 陳嘉莉:做人最重要有Self Motivation 3招培養孩子理財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