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期 育兒秘笈】寶寶成日亂扔東西?成長發展必經階段
發佈時間:00:00 2021-07-22 HKT

各位父母,有沒有經歷過因為嬰兒亂扔東西而被周邊鄰居設訴的事?
嬰兒踏入八至十二個月大時,便會很喜歡扔東西。到底作為父母的,看到嬰兒亂扔東西時應否出手阻止?
重覆體驗有滿足感
香港保護兒童會譚杜佩珍日託嬰兒園園長林潔珍指出,「嬰兒重複玩扔的遊戲,其實是在重複進行做扔的實驗,基於扔東西所帶來的『因果關係』是很吸引孩子的,嬰兒好像變魔術一樣,當物件被扔出後,有時會落在地板上,發出預期的聲響;有時則沒有聲音,加上爸媽不斷重複同樣的『我丟你撿實驗』,更能讓嬰兒從反覆的扔玩具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和挑戰性,所以嬰兒急不及待的想要與爸媽分享他的新發現!嬰兒扔東西並不是『唔乖』,而是在實驗自己的新發現,故扔東西遊戲是一種頂級親子互動的溝通方法。」
另外,亦因為投擲的動作讓嬰兒感到新奇和有趣,所以他們會不斷重複這動作,同時間這動作可訓練到他們包括手眼協調、肢體協調和抓握放等的能力。林園長說:「嬰兒在成長階段中,可以從扔遊戲中建立最早期的『因果關係』概念,而『因果關係』是嬰兒對世界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物件概念的認知發展中一個重要的基本技能,故父母亦不必特別去阻止。」
身體自然發展的能力
嬰兒在扔東西的過程中,身體自然習得四肢協調和追視等能力。林園長解釋指,「扔東西這動作,同時運用到上肢包括膊頭、上臂和前臂的肌肉,有助訓練嬰兒的肌肉能力。另外,當物件被扔出去時,嬰兒的視綫會自然『追蹤』該物件的路綫,此為觀察力的發展,亦訓練他們追視的能力。」
此外,扔東西對嬰兒自主學習的發展亦有所裨益。林園長解釋:「嬰兒在這個階段是從『玩』中學習,透過玩來跟爸媽進行互動連繫及認識這世界。嬰兒扔東西其實是表現出主動學習的動力,自發地玩遊戲;物件跌在地上會發出聲響,引起嬰兒的好奇,引發學習興趣和動機。『重複』是學習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嬰兒對於自己的新發現,總是樂此不疲地反複嘗試和操作進行學習,享受扔東西遊戲的樂趣。」
父母應否阻止扔東西?
正如上述所指,嬰兒扔東西乃屬自然發展的能力,成長階段必須的重要一環,父母實不必特別阻止,不過也有例外情況。林園長舉例說:「例如是波子,因為太細小,嬰兒拿起來扔,有機會誤吞下造成危險;又或波子亂扔在地上,可能發出聲響騷擾到鄰居,這時家長可加點創意,改變物料玩法,把七彩繽紛的波子放入扭蛋內封好,可陪伴嬰兒觀察光綫下彩色波子滾動時的變化,更能增進親子關係。讓嬰兒能自由自在地進行實驗和遊戲,提供安全環境和物料是最重要的。」
若然嬰兒很愛扔東西,又不要騷擾到鄰居,林園長建議父母最好在地上鋪上軟墊,一來可助吸收物件跌落地上時的衝擊力以防騷擾他人;二來嬰兒失平衡跌倒時也可作保護。
遊戲可滿足嬰兒扔東西
嬰兒扔東西是自然能力,故不需要禁止或責備他們這行為,林園長指仍有些遊戲能達致同樣的成長發展目的。「像是『神奇罐子』:把不同的奶粉罐組成鼓子,讓嬰兒拍打,同樣能刺激嬰兒重複操作的興趣;又像是『乖乖小幫手』:提供盒子、紙箱、容器,放入串聯的絲巾或玩具,能滿足拉出物件有新發現的驚喜;另外,可配合能力教導嬰兒在扔東西後自行收捨,一來一回能讓他們加速發展下肢運用的能力;另外坊間亦有類似的玩具可供選購,家長不妨善用家中的物品,在家長陪伴引導進行探索,增進親子關係,滿足嬰兒不同階段的發展需要。」
Q&A
問:嬰兒甚麼時候才能停止扔東西?
答:成人眼中嬰兒的「唔乖」,其實是嬰兒必經的成長階段。讓寶寶多探索、多嘗試、多學習和解決問題,家長的理解、鼓勵與支持,更能啟發他的創意,令他更富自信和發展冒險精神。
文:郭子豐 圖: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579期 育兒秘笈】三翻、六坐、九扶籬?寶寶發展切忌「咪執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