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志康 - 如何「有效」延長壽命? | 神耆商機
更新時間:02:00 2025-07-28 HKT
發佈時間:02:00 2025-07-28 HKT
發佈時間:02:00 2025-07-28 HKT

早前日本即將地震的傳言搞得熱烘烘,有位年屆70的前輩立刻取消籌劃了半年的北海道之旅:「你嫌命長嗎?明知有風險都去,我哋去玩咋!第日再去啦。」然而,當女兒為他預約全身健康檢查時,他卻擺手拒絕:「我冇病冇痛的,何必浪費錢?」這種現象在長者中並不罕見。
根據最新統計,香港每年約5萬宗死亡個案中,約85%是65歲以上長者。當中牽涉3大死因依次為惡性腫瘤(佔總死亡約29.3%)、肺炎(約14.2%) 及心臟病(約13.8%)。相比之下,意外事故僅佔約2.1%。但弔詭的是,老人家往往更擔心飛機失事、地震、颱風等低概率事件。
上一輩常常對突發意外分外緊張,卻往往忽視了疾病的威脅。箇中原因或與媒體效應有關,即便是一宗交通意外也可能成為頭條新聞;反之,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則不會被報道,從而造成「意外更致命」的錯覺。而且地震、空難等突發事件帶來的恐懼感強烈;慢性病的發展則較緩慢,容易令人忽略。
「我都幾十歲了,始終都會開一瓣,主動檢查出來,只會提前擔心。」這種想法十分普遍。不過,現時醫學昌明,許多醫學研究均指出,癌症不一定是絕症,而且早期發現癌症的治療成本比晚期大減六至七成。
另有數據顯示,早期發現的癌症治瘉率顯著較高,如:第一期乳癌五年相對存活率達約99.5%,但僅約21%個案是在第一期被發現。換言之,多數人等到出現症狀才就醫,往往卻為時已晚。
無人「嫌命長」,如何「有效」延長壽命?生命充滿未知,但對疾病的重視,及早發現和治療,是我們能夠掌握的重要課題。當下次見長輩勸你不要去日本時,不妨試試提醒:「定期體檢,或許比躲避意外更能守護健康,延年益壽。」
健康教育基金會主席
關志康
最Hit
羅家英四度患癌首爆性慾全失逾4年因切走一部位 花光積蓄治病「汪明荃冇幫過手」:佢冇講過要幫
2025-08-01 19:48 HKT
元朗港男八達通慘被盜用 賊人靠一神操作「自動增值」逾百元 再到便利店狂嘟$281|Juicy叮
2025-08-01 11:34 HKT
出租車司機六合彩「借運」大法 每轉車請客人幫忙做一事後中咗幾次獎 網民:有同事都係咁做中三獎|Juicy叮
2025-08-01 15:48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