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輪候單身長者縮至3.3年
發佈時間:03:00 2025-05-15 HKT

房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過去12個月獲安排入住公屋的一般公屋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維持在5.3年,而長者一人申請者的輪候時間較上一季,則回落0.1年至3.3年。有社區組織協會人士表示,輪候時間回落是好事,簡約公屋亦紓緩了基層市民住屋的需要,但部分長者仍面臨居住環境不便的問題,望政府能延續輪候公屋現金津貼。有議員對公屋輪候現況表示樂觀,認為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會持續改善。
房委會指,今年第一季共有約4700宗一般申請獲編配公屋,其中440宗為長者一人申請,另有780宗非長者一人申請透過配額及計分制獲編配。期內約2300宗獲安排入住新落成公屋,包括屯門顯發邨,有約1500宗及深水埗白田邨,佔約800宗,其餘2400宗則獲配翻新單位,包括因打擊濫用或租戶購置資助房屋而回收的公屋。
房委會表示,過去12個月近6成獲編配者入住翻新單位,其中8成位於市區或擴展市區,此類申請輪候時間較新界區長約2年。而在過去12個月內獲編配入住公屋中,長者一人申請者因逾4成獲配新界區單位,平均輪候時間得以縮短。隨着新公屋落成、打擊濫用措施見效,以及「居者有其屋計劃」和「綠表置居計劃」加快單位流轉,截至今年3月底,一般公屋申請降至約116400宗,非長者一人申請則有86300宗,較2020年及2015年高峰期分別減少26%及40%。
打濫加快流轉 申請宗數減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認為,今次長者一人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回落是好事,簡約公屋亦紓緩了基層市民住屋的需要,但部分長者仍面臨居住環境不便的問題,例如居住於唐樓或劏房,缺乏電梯設施,對行動不便的長者造成困擾。她表示,輪候公屋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將於6月30日結束,但由於通脹持續影響市民生活,租金亦有所上漲,對低收入長者而言,生活壓力加劇,認為政府應考慮保留津貼,或收窄申請條件,例如只向居住劏房的住戶提供補助,以幫助長者改善居住環境。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表示,公屋輪候情況持續改善,簡約公屋及過渡性房屋的推出,讓基層住戶在輪候期間有合適的住所。然而,部分過渡性房屋的入住率未達100%,有部分住戶擔心搬遷後影響工作或小朋友上學,因此寧願繼續居住在劏房,他認為政府應加強推廣及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措施,以吸引更多市民入住。對於政府取消公屋住戶津貼,陸頌雄表示,希望政府能延續津貼,有些住戶可能只需再等一年便可獲編配公屋,但他們不想短時間內多次搬遷,故繼續居住在劏房,取消津貼後會導致他們生活更困難。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表示,簡約公屋開始步入收成期,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應會較傳統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低,有望進一步改善公屋輪候時間。他對公屋輪候現況表示樂觀,認為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會持續改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亦能如政府預期,稍後降至平均4.5年。他又指,隨「簡樸房」的立法討論及審議,現時的臨時房屋,如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等,有需要作好定位及分工,以應付取締劣質「劏房」的安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