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醫療「通脹高企」政府擬規管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5-05-0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5-08 HKT

  私營醫療服務收費參差,病人在私營求診常怕失預算。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最新文件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自願醫保」有逾139萬張保單,從索償數據可見,有常見檢查項目最高收費達10萬元,較平均值3萬元高出2倍;有項目更隔一年已「加價」逾1.4萬元。政府建議從三大方向立法增加收費透明度,包括醫療機構須提供收費表、服務費用預算,及呈報過往費用和收費統計數據等;政府今年6月會陸續會見持份者,冀明年可提交規例草案。
文件指出,坊間有醫療趨勢調查報告揭示,香港「醫療通脹」高企,在2021至23年持續接近3%至8%不等。私院定價更結構複雜,個別雜項如棉花開支按病房調整,即在不同病房收不同價錢。且各間醫院對同一檢查收費差異亦大,以「食道胃十二指腸內窺鏡」為例,經自願醫保索償平均在3萬元左右,但實際賠償紀錄中約10%個案達5萬元以上,1%更達10萬元以上。 另有切除子宮或輸卵管卵巢項目費用脹幅驚人,平均收費按年升近9.6%,但同期通脹率為1.7%。
  政府建議就提高「私營醫療服務收費透明度」立法,建議規定所有持牌私營醫療機構,包括私院、日間醫療中心和診所等公布價目資料,盡量以固定價格列明病房、手術室費用等「基本服務項目」,及最常進行的「指明治療及程序」;即可列明「門診每次300元」或提供價格範圍。如機構因不同病房級別而調整收費,收費表必須清楚交代收費差異和理據。
建議規定私院提供服務費用預算
  另建議規定私院提供服務費用預算,私院須在病人接受「指明治療及程序」服務前,以指定格式向病人、家屬或獲授權人士提供書面預算表格,列出初步診斷、預算醫院費和醫生費等。填寫時可提供價格範圍,且可估算如術後需入ICU等情況的費用。但若病人病情危急,需在12小時內入院,可豁免提供預算;一旦私院最終收費顯然超出預算,如超過兩成,便須向病人或家屬等作出書面解釋。
  同時,政府倡先規定私院呈報及公布過往費用及收費統計數據,視乎實際情況再探討擴展至日間醫療中心或診所等地的可能性。至於違規罰則上,初步建議可在簡易程序定罪下罰款,但不會引致監禁,持續重犯可進一步罰款。
  社協幹事彭鴻昌指,現時仍有不少病人反映私營醫療機構收費不清晰,如有人曾因病情變化,由「套餐式」收費變成「逐項計」,結果大幅超支,新建議可更有效保障病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