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預防幼兒手腳冰冷 中醫推介7大保暖方法
更新時間:16:23 2021-11-23 HKT
發佈時間:16:05 2021-11-23 HKT
發佈時間:16:05 2021-11-23 HKT

昨日為24節氣中的「小雪」,天氣明顯變凍,大家都開始注重保暖。有中醫指,在孩子未生病時,已需一點點去「養暖排寒」,開始儲起抗病「彈藥」!
中醫指出,一般小朋友中樞神經髓鞘的形成及發育,約在4歲完成,神經的傳導及感覺會更快及準確。嬰兒經常手腳冰冷,並非真的冷,只是中樞神經尚未成熟,不能真正反映情況,家長可以觸摸嬰兒的後頸,準確地了解孩子的體溫:若擔心孩子(4歲或以下)穿衣不夠,可觸摸他們的腳底;至於4歲或以上、沒生病的小孩經常喊熱,就要觸摸他們的額頭。
.不要凍腳板
中醫表示,小孩最愛赤腳走動,腳板的穴道全部都會影響身體內在運作(腳板有全身的反射區),但若鼻塞及咳嗽等,一定不能凍腳板,因為寒氣會透過腳板侵襲,而加重症狀。
1. 出汗要立刻抹乾 不能吹風嘆冷氣
體溫會自我調節,若太熱,毛孔打開,身體會排汗以降底體溫,若在毛孔打開排汗時吹冷風,「寒」氣由毛孔侵入身體,小朋友更容易病倒
2. 沖涼水溫在38至40度中間 室溫太低要用暖風機
洗頭後要立刻吹乾頭髮,因皮膚太多水氣,「寒」氣容易從頭部的主要穴位如風池、百會等滲入,容易積累成病
3. 落雨要帶雨具 避免淋親
不要輕視落雨,就算是微雨亦足以令體弱的小孩容易病倒。陰天已需要帶定雨具,BB車也一定要有雨檔,凍水淋頭,容易染上風寒
.睡覺時的保暖方法
中醫指,入夜後身體器官開始修復時,雙腳挨牆瞓,寒氣自然由腳底的主要穴位滲入身體,而大部分小朋友都喜歡踢被及挨牆瞓,踢被固然容易凍親,特別是肚仔,身體更難帶走廢物。若不想睡覺凍親,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 著睡袋,要用棉質及通風的物料
2. 用咕臣或防撞膠將牆包住
3. 入睡前按摩,尤其腳及肚
4. 起床時要著背心,小心凍到膊頭及背脊
中醫指出,一般小朋友中樞神經髓鞘的形成及發育,約在4歲完成,神經的傳導及感覺會更快及準確。嬰兒經常手腳冰冷,並非真的冷,只是中樞神經尚未成熟,不能真正反映情況,家長可以觸摸嬰兒的後頸,準確地了解孩子的體溫:若擔心孩子(4歲或以下)穿衣不夠,可觸摸他們的腳底;至於4歲或以上、沒生病的小孩經常喊熱,就要觸摸他們的額頭。
.不要凍腳板
中醫表示,小孩最愛赤腳走動,腳板的穴道全部都會影響身體內在運作(腳板有全身的反射區),但若鼻塞及咳嗽等,一定不能凍腳板,因為寒氣會透過腳板侵襲,而加重症狀。
1. 出汗要立刻抹乾 不能吹風嘆冷氣
體溫會自我調節,若太熱,毛孔打開,身體會排汗以降底體溫,若在毛孔打開排汗時吹冷風,「寒」氣由毛孔侵入身體,小朋友更容易病倒
2. 沖涼水溫在38至40度中間 室溫太低要用暖風機
洗頭後要立刻吹乾頭髮,因皮膚太多水氣,「寒」氣容易從頭部的主要穴位如風池、百會等滲入,容易積累成病
3. 落雨要帶雨具 避免淋親
不要輕視落雨,就算是微雨亦足以令體弱的小孩容易病倒。陰天已需要帶定雨具,BB車也一定要有雨檔,凍水淋頭,容易染上風寒
.睡覺時的保暖方法
中醫指,入夜後身體器官開始修復時,雙腳挨牆瞓,寒氣自然由腳底的主要穴位滲入身體,而大部分小朋友都喜歡踢被及挨牆瞓,踢被固然容易凍親,特別是肚仔,身體更難帶走廢物。若不想睡覺凍親,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 著睡袋,要用棉質及通風的物料
2. 用咕臣或防撞膠將牆包住
3. 入睡前按摩,尤其腳及肚
4. 起床時要著背心,小心凍到膊頭及背脊
最Hit
深圳羅湖口岸全新商場茂業天地!過關一出即達+直駁地鐵2線 10層樓高有齊茶樓/海鮮放題/超市/酒店
2025-05-18 09:30 HKT
前TVB「炒樓綠葉王」過億身家都畀仔嫌棄 曾與老公兒子長期分居:兩個仔當初好唔鍾意媽咪
2025-05-17 14:09 HKT
前TVB小花「危坐」10層樓高橋邊 早前離巢爆喊 近年突然富貴
2025-05-17 19:00 HKT
$1全隻極品乳豬?連鎖酒樓推6大$1優惠救市 燒鵝/海蝦/蔥花雞/蟠龍鱔/馬友任揀
2025-05-18 09:00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