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爭分奪秒 救人命也救人心

更新時間:09:00 2025-11-25 HKT
發佈時間:09:00 2025-11-25 HKT

在急症室工作,每天都需要與時間競賽,爭分奪秒為病人提供最適切的治療。每一個決定都關乎病人和家屬的未來。港怡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黃祥麟醫生形容,急症科專科醫生必須「周身刀」,因為他們在急症室需要應對各種傷病,對內外各科都要了解,才可專業、迅速、準確地作出診斷,而病人能否獲得及時治療,往往取決於分秒間。

港怡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黃祥麟醫生
港怡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黃祥麟醫生

黃祥麟醫生本身對生老病死感興趣,在大學的選科時因緣際會踏上學醫之路。畢業時正值沙士疫情後,當時專科訓練職位較少,他原先選擇了家庭醫學專科,因此有機會走遍兒科、內科、外科、骨科、眼科、精神科、婦科等不同專科部門工作,也從中發現急症室緊湊的節奏與自己的性格十分吻合。

急症室配備全面的急救設施
急症室配備全面的急救設施

分秒必爭的判斷力

「每當病人來到急症室,急症科專科醫生必須在有限的臨床資訊下快速作出判斷。若是猶豫不決,就有機會影響到病人往後每一步的治療。」

急症科醫生需要從臨床症狀、病歷或檢測結果,在不同疾病的可能性之中分析及逐一排除,從而作出最適當的判斷,過程中考驗醫生的經驗及判斷力。黃醫生舉例說︰「腹瀉嘔吐可能是腸胃感染徵兆,也可能是血糖過高引發的緊急狀況,如果忽略細節就有機會診斷錯誤。」

黃醫生在急症室的表現,也被當時的上司看在眼裡,因而獲推薦轉到急症科接受培訓。黃醫生認為那可給予自己機會深入認識急症科,於是在接受家庭醫學專科培訓兩年後,轉至急症科專科培訓。

黃醫生認為快速且準確的判斷對治療病人相當關鍵
黃醫生認為快速且準確的判斷對治療病人相當關鍵

急症科醫生要抽離情感卻不麻木

黃醫生表示︰「雖然在急症室會遇到不少病人離世的情況,但作為醫生,在感受病人及家屬的痛楚和困難的同時,必須妥善控制情感,絕不可因為情緒而影響對其他病人的判斷。」

他回憶起在新冠疫情期間,醫療系統承受龐大壓力。當時在公立醫院急症室工作的黃醫生,每天需要為受感染的病人提供治療,亦有病人因情況嚴重而離世,急症室內大量病人等候治療的畫面至今仍歷歷在目。即使每天面對嚴峻的挑戰,醫護人員依然堅守崗位,新冠疫情是黃醫生行醫生涯中十分難忘的經驗。

除了救治病人,急症科醫生需經常與病人家屬溝通及解釋情況。黃醫生分享︰「當病人不幸離世,家屬通常會抗拒、不願意接受現實,有時甚至將憤怒投向醫護人員,責怪醫護人員沒有盡力搶救。我們明白家屬未必能在短時間內接受現實,這乃人之常情,我們會安撫他們的情緒,希望協助他們渡過這個階段。憤怒過後可能會自責,然後就會接受現實。」醫護人員應否繼續急救,如何平衡和取捨,都要與家屬溝通清楚,給予他們心理準備。

他相信,急症科醫生需要適當抽離角色,方能全面掌握情況,同時保持對病人的關懷而不感麻木。「如果感受不了痛,就無法和病人好好溝通、建立關係,讓他信任你的決定。」
 

積極拓展臨床毒理科發展

學無止境,行醫逾20年的黃醫生今年考取了臨床毒理科的專科院士資格,「中毒是千奇百怪的,即使看似無害的東西,只要攝取過量就可能有毒。」生活常見的中毒源頭包括酒精、安眠藥、誤飲清潔劑、蛇咬等,含水銀護膚品或來歷不明的偏方中藥也可能導致重金屬中毒。「我們需要針對不同中毒情況和毒性,作出臨床判斷,及早採取合適的治療手段,例如處方特效藥或血清等。」黃醫生對臨床毒理科深感興趣,並在過往累積了處理各類中毒個案的經驗,目前正為所屬醫院積極拓展臨床毒理治療的發展。

黃醫生常常提醒自己不要犯錯,要給予病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他認為:「在急症室工作,即使作出一個未必是最好的決定,都總好過不作出任何決定。」同時,事後亦要回顧過程不完善的地方,思考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港怡新知:非緊急醫療護送服務

隨着市民對個人化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現時有私營醫院與救護車服務機構合作,配合遙距醫療評估,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點到點的非緊急醫療護送服務。病人會獲護送至其選擇的私營醫院或24小時門診及急症室,救護車配備完善的醫療設備及專業的醫護人員,確保病人在送院過程中得到妥善照顧。除了本地護送服務,部分私營醫院更可安排一站式跨境非緊急醫療護送及相關醫療支援。

長遠而言,若私營醫療護送服務未來可擴展至涵蓋較緊急的病人,預料將有助舒緩公立醫院急症室的壓力,同時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額外的醫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