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争分夺秒 救人命也救人心

更新时间:09:00 2025-11-25 HKT
发布时间:09:00 2025-11-25 HKT

在急症室工作,每天都需要与时间竞赛,争分夺秒为病人提供最适切的治疗。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病人和家属的未来。港怡医院急症科顾问医生黄祥麟医生形容,急症科专科医生必须「周身刀」,因为他们在急症室需要应对各种伤病,对内外各科都要了解,才可专业、迅速、准确地作出诊断,而病人能否获得及时治疗,往往取决于分秒间。

港怡医院急症科顾问医生黄祥麟医生
港怡医院急症科顾问医生黄祥麟医生

黄祥麟医生本身对生老病死感兴趣,在大学的选科时因缘际会踏上学医之路。毕业时正值沙士疫情后,当时专科训练职位较少,他原先选择了家庭医学专科,因此有机会走遍儿科、内科、外科、骨科、眼科、精神科、妇科等不同专科部门工作,也从中发现急症室紧凑的节奏与自己的性格十分吻合。

急症室配备全面的急救设施
急症室配备全面的急救设施

分秒必争的判断力

「每当病人来到急症室,急症科专科医生必须在有限的临床资讯下快速作出判断。若是犹豫不决,就有机会影响到病人往后每一步的治疗。」

急症科医生需要从临床症状、病历或检测结果,在不同疾病的可能性之中分析及逐一排除,从而作出最适当的判断,过程中考验医生的经验及判断力。黄医生举例说︰「腹泻呕吐可能是肠胃感染征兆,也可能是血糖过高引发的紧急状况,如果忽略细节就有机会诊断错误。」

黄医生在急症室的表现,也被当时的上司看在眼里,因而获推荐转到急症科接受培训。黄医生认为那可给予自己机会深入认识急症科,于是在接受家庭医学专科培训两年后,转至急症科专科培训。

黄医生认为快速且准确的判断对治疗病人相当关键
黄医生认为快速且准确的判断对治疗病人相当关键

急症科医生要抽离情感却不麻木

黄医生表示︰「虽然在急症室会遇到不少病人离世的情况,但作为医生,在感受病人及家属的痛楚和困难的同时,必须妥善控制情感,绝不可因为情绪而影响对其他病人的判断。」

他回忆起在新冠疫情期间,医疗系统承受庞大压力。当时在公立医院急症室工作的黄医生,每天需要为受感染的病人提供治疗,亦有病人因情况严重而离世,急症室内大量病人等候治疗的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即使每天面对严峻的挑战,医护人员依然坚守岗位,新冠疫情是黄医生行医生涯中十分难忘的经验。

除了救治病人,急症科医生需经常与病人家属沟通及解释情况。黄医生分享︰「当病人不幸离世,家属通常会抗拒、不愿意接受现实,有时甚至将愤怒投向医护人员,责怪医护人员没有尽力抢救。我们明白家属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接受现实,这乃人之常情,我们会安抚他们的情绪,希望协助他们渡过这个阶段。愤怒过后可能会自责,然后就会接受现实。」医护人员应否继续急救,如何平衡和取舍,都要与家属沟通清楚,给予他们心理准备。

他相信,急症科医生需要适当抽离角色,方能全面掌握情况,同时保持对病人的关怀而不感麻木。「如果感受不了痛,就无法和病人好好沟通、建立关系,让他信任你的决定。」
 

积极拓展临床毒理科发展

学无止境,行医逾20年的黄医生今年考取了临床毒理科的专科院士资格,「中毒是千奇百怪的,即使看似无害的东西,只要摄取过量就可能有毒。」生活常见的中毒源头包括酒精、安眠药、误饮清洁剂、蛇咬等,含水银护肤品或来历不明的偏方中药也可能导致重金属中毒。「我们需要针对不同中毒情况和毒性,作出临床判断,及早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例如处方特效药或血清等。」黄医生对临床毒理科深感兴趣,并在过往累积了处理各类中毒个案的经验,目前正为所属医院积极拓展临床毒理治疗的发展。

黄医生常常提醒自己不要犯错,要给予病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他认为:「在急症室工作,即使作出一个未必是最好的决定,都总好过不作出任何决定。」同时,事后亦要回顾过程不完善的地方,思考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港怡新知:非紧急医疗护送服务

随着市民对个人化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现时有私营医院与救护车服务机构合作,配合遥距医疗评估,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点到点的非紧急医疗护送服务。病人会获护送至其选择的私营医院或24小时门诊及急症室,救护车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及专业的医护人员,确保病人在送院过程中得到妥善照顾。除了本地护送服务,部分私营医院更可安排一站式跨境非紧急医疗护送及相关医疗支援。

长远而言,若私营医疗护送服务未来可扩展至涵盖较紧急的病人,预料将有助舒缓公立医院急症室的压力,同时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额外的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