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選世界遺產|新潟佐渡金山 踩入礦坑看金礦遺迹
發佈時間:03:00 2022-03-10 HKT

經過多年籌備,日本政府終在上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將新潟縣佐渡島的佐渡金山,以「佐渡金銀山遺迹」的名義申請登錄成為世界遺產,惟因韓國非議當年礦山曾引入韓籍工人強制勞動的情況,加上距離審議結果公布尚有年多時間,這個日本第一金山能否順利入遺,還得拭目以待。

位處日本本州北陸地區上方新潟縣的佐渡島(Sado),是日本第六大島,佔地超過八百五十平方公里。據說公元前已有人在此居住,後來更成為漁夫及政治鬥爭中被流放的貴族的棲息地。時至今日,島上人口不足六萬,是個風光明媚的寧靜小島。
只是佐渡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數百年前江戶時代發現巨大金礦及銀礦而盛極一時的日子。話說慶長六年(1601年),佐渡成為德川家康的領地,同年更在島上的北山發現金礦,開創了當地的開礦及淘金事業,以及佐渡金山的輝煌時代,並成為德川幕府及明治政府的重要財政收入來源。據說全盛時期每年平均可在此採得大約四百公斤黃金及四十噸白銀,是當時世上產量最高的金礦之一,令佐渡金山得到日本第一金山的美譽。

可是經過大約四百年的大肆開採後,合共出產七十八噸黃金及二千三百三十噸白銀的佐渡金礦及銀礦終被挖得淨盡,被挖出七十四米深的道遊之割戶V字形山嶺,正是佐渡礦業的歷史見證,佐渡金山的礦業活動也在1989年正式告終,轉而開發成為歷史古迹及旅遊景點。

變身遊點後,由相川金銀山、西三川砂金山、鶴子銀山及新穗銀山等四座金、銀礦組成的佐渡金銀山遺迹群,一直備受大家注目,除被列為國家史迹,更有多項設施位列日本重要文化遺產。

更精采是在總長度約四百公里的昔日採礦坑道中,現有大約三百公尺的坑道會開放予公眾參觀,當中可細分為宗太夫坑及道遊坑兩條路綫,在別名為「江戶金山繪卷路綫」的宗太夫坑,可在一眾特設採礦場景,看到六十多具真人般大小、栩栩如生的會移動礦工人偶,重演昔日在不見天日的礦坑內採礦及生活的情況;而在又稱作「明治官營礦山路綫」的道遊坑,則可看見相對現代化的採礦作業技術及礦井設施,同樣教人大開眼界。

值得一提是兩條路綫的終點站都是展示資料館,第一展示室會透過多個模型場景,忠實重現《佐渡金山繪卷》描述的挑選石材、提煉金銀及打製佐渡小判金幣的情況;而在第二展示室,則會透過文字、圖片及實物展示,讓大家對大判及小判金幣有更深入的認識。更好玩是在此還有一條放在透明箱子內的十二點五公斤重金條,訪客都可從特設的圓形小洞伸進一隻手,一試能否拿起這條重甸甸的金條的滋味,實在相當有趣。


此外,當地還設有兩款導賞遊行程,由導遊帶領走訪島上多個礦業遺迹,以及深入無名異坑及大切山坑這兩個特色坑道。另也有要戴上特製的MR眼鏡在道遊坑漫步、可體驗一趟3D奇幻旅程的最新Island Mirrorge路綫,期望大家可以盡快在疫情過後到此一遊。
網頁:www.sado-kinzan.com
文、圖:林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