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減持王」華勤技術赴港招股 員工套現35億元、毛利率僅7.4%

更新時間:11:53 2025-10-11 HKT
發佈時間:11:53 2025-10-11 HKT

據星島環球網報道,A股市場減持利空效應正在顯現。果麥文化(301052.SZ)的大股東估計自己也沒料到,9月30日發布預減持50萬股的公告後,近兩個交易日,股價直接跌去35.35%,站上兩市跌幅榜第一。無獨有偶,三季度翻倍的牛股張江高科(600895.SH)也在發布減持公告後立馬遭到跌停打擊。而縱觀今年前三季度減持金額最高的A股上市公司,Wind數據顯示,華勤技術(603296.SH)以員工持股平台減持超過35億元位居榜首。9月中旬,其提前終止了減持計劃。就在終止公告發布的前兩天,港交所披露了公司赴港上市申請。

見習記者 齊鑫 上海報道

日前,《星島》記者曾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華勤技術董秘辦,問及提前終止減持是否與赴港上市有關。一名工作人員澄清表示,兩者並無關聯。隨後,該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也回覆稱,此輪減持已完成,所涉人員均為在公司奮鬥多年的核心員工。 

有意思的是,接著的9月25日和9月30日,華勤技術又發布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進展和結果公告,透露包括副總經理王志剛在內的88名激勵對象以39.96元/股完成了超44萬股認購,繳款金額合計1759.64萬元。截至10月10日收盤,華勤技術股價報於97.60元,以此價格計算,這次激勵計劃相當於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又送出了2500多萬元的「大紅包」。

據華勤技術今年7月發布的公告,海南勤沅、海南創堅、海南軟勝、海南華效、海南摩致5大員工持股平台在此次減持前分別持有公司5.79%、5.45%、5.4%、5.2%和5.02%的股份。上述股份來源均為公司IPO前取得的股份及公司權益分派由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方式取得的股份。

因自身資金需求,這5大員工持股平台計劃在今年8月18日-11月17日期間,合計減持不超過4063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4%。

但今年9月18日,華勤技術突然公告本次減持計劃提前終止,並披露在今年8月28日-9月18日期間,海南勤沅、海南創堅、海南軟勝、海南華效、海南摩致已分別減持875.39萬股、721.83萬股、801.64萬股、662.24萬股、834.48萬股,合計約3895.59萬股,相比之前計劃上限完成了95.88%。

赴港二次上市

華勤技術創立於2005年,是一家專業從事智能硬件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運營服務的平台型公司,主要服務於移動終端、個人電腦、數據中心、汽車電子、工業等行業客戶。

近年來公司構建了3+N+3智能產品大平台戰略,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和數據中心業務成為公司三大核心的成熟業務,衍生拓展涵蓋智慧生活、商業數字生產力以及數據中心全棧解決方案的多品類產品組合,同時公司積極拓展汽車電子、軟件和機器人三大新興領域。

據灼識咨詢,以2020-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ODM累計出貨量計,華勤技術是全球第一大的智能手機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廠商。2024年,公司是全球第一大的平板電腦ODM廠商和智能穿戴ODM廠商,全球第四、中國內地第一大的筆記本電腦ODM廠商。

招股書顯示,公司的客戶覆蓋全球前10大智能手機品牌中的8家,全球前6大筆記本電腦品牌中的4家。

同時,公司打造了China+VMI全球供應鏈布局,在東莞及南昌兩地分別建立了大規模的研發、制造及供應鏈中心,在海外的越南、墨西哥、印度建立了全球化的制造布局,2024年在印度和越南已實現規模化的量產交付。

財報顯示,去年,華勤技術營收突破千億達1098.78億元,同比增長28.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26億元,同比增長8.1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3.45億元,同比增長8.43%。

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839.39億元,同比增長113.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89億元,同比上漲4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5.09億元,同比上漲47.95%。

談及此次沖刺港股市場的考量,上述工作人員表示:「首先是現在政策端有適合的窗口期;其次赴港上市會為我們帶來幾個層面的好處,比如能夠在香港建立一個相對比較開放的與國際資本接軌的資本平台,同時我們的股東結構也能得到更加多元的叠代。」

此外,該名工作人員還表示,公司的海外員工數量持續增長,赴港上市後,建立員工持股平台也會更方便些。

談及此次募資計劃,上述工作人員稱,若港股融資到位將更多投入到研發端,然後一部分用於產能端建設。

低毛利率之困

如該工作人員所言,華勤技術近年在研發費用上一直堅持大手筆,2022年-2024年,分別為50.47億元、45.48億元、51.56億元,合計達148億元。

然而這並沒有為公司換來較高的毛利率。赴港招股書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為7.4%,而去年同期為11.3%。2022年-2024年,這一數據則分別為9.6%、10.9%和9%。

在招股書中,公司解釋,今年上半年毛利率的震蕩與收入結構的變化有關。如數據基礎設施產品收入增加,但其主要原材料的采購成本較高,毛利率相對低於PC產品的毛利率,從而拉低了整體毛利率。

此外不同業務板塊的毛利率也產生了變化,如移動終端的毛利率由去年上半年的12.5%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8.8%,主要由於和其他移動終端產品(如智能穿戴和平板電腦)相比,毛利率相對較低的智能手機占比上升。

「由於收入結構變化,數據業務占比提升,但利潤率偏低,導致影響了公司整體毛利率。」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三巨頭新策略

事實上不只華勤技術,同為ODM巨頭的聞泰科技和龍旗科技也同樣面臨著營收占比較大的業務毛利率低的困境。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星島》記者分析,ODM企業毛利率普遍偏低,主要由於行業競爭激烈,企業面臨價格戰和利潤壓縮;客戶集中度高,為維持大訂單往往需要接受客戶苛刻的價格條款;缺乏品牌溢價,難以獲得品牌帶來的高附加值。

但三巨頭面對困境的應對卻各不相同。

聞泰科技斷臂求生出售了產品集成業務。去年12月,公司和立訊精密大股東立訊有限簽署了《出售意向協議》,擬將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擁有的與產品集成業務相關的9家標的公司股權和標的經營資產轉讓給立訊有限或其指定方。今年1月已完成協議首期交割手續。

據聞泰科技今年9月發布的公告,各項交割工作仍在推進中,其中大部分股權、相關業務資產包已經交割。10月9日,公司股票開始停牌,市場猜測或與該事項有關。

龍旗科技則聚焦1+2+X產品戰略。今年上半年,其占比較大的智能手機業務營收同比下降了22.28%,而毛利率較高的AIoT業務營收同比增長了45.26%。同時,公司在AIPC、汽車電子新業務領域也取得了新進展。2025年上半年,龍旗科技還涉足具身智能領域,投資了智元機器人。10月9日,龍旗科技和智元機器人舉辦項目開工會,共同宣布就工業場景的具身智能機器人應用開展全面合作。

再看華勤技術,在保持高性能計算、智能終端業務的同時,也在拓展汽車電子、軟件、機器人業務三個新賽道,其中,機器人是公司更為重視的領域。“2025年年初,公司收並購了豪成智能,目前內部整合順利,已經在頭部家用清潔機器人品牌公司實現量產交付。”華勤技術在2025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透露。

「當前ODM行業挑戰與機遇並存,未來將更加依賴技術驅動,ODM廠商聚焦智能化+定制化,服務模式從單一制造轉向全鏈路解決方案。」張孝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