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半年少賺5.5% 派息0.63元 境外盈利全線倒退 CEO:內地售電量增紓緩電價下行
發佈時間:12:37 2025-08-04 HKT

中電(002)中期純利56.24億元,按年跌5.5%,撇除一次性項目入帳及公平值變動的營運盈利為52.27億元,按年下跌8%,主要由於澳洲EnergyAustralia客戶業務在持續的零售市場競爭下表現遜色,以及內地核電及可再生能源資產貢獻減少所致,而部分跌幅被香港的強勁表現所抵銷。第二期中期股息派每股0.63元,按年持平。
期內,中電綜合收入428.54億元,按年下跌2.8%,主要受EnergyAustralia客戶業務收入下降所致。
對於業績再受澳洲業務拖累,上半年境外業務盈利更全線倒退,中電控股首席執行官蔣東強指出,澳洲零售能源市場挑戰已見好轉跡象,至於內地預計全年售電量增長可達5至6%,有助紓緩電價下行壓力。
澳洲零售市場受挑戰 已見好轉
蔣東強稱,澳洲業務批發市場表現良好,電價收入上升,僅零售能源市場競爭加劇而受挑戰,該集團會專注降低營運成本,同時更新交易平台以提升競爭力。他續指,目前已見到部分零售客戶的電價和燃氣費回升,有助客戶續約後改善利潤率。
他指出,因應澳洲電價波動持續增長,未來投資重點在靈活容量項目,包括一些儲能系統及抽水蓄能項目。而倘若澳洲項目涉及大型設備興建,他稱,中電傾向引入投資者,減輕資本壓力,以集中將資金投放在核心市場。
料內地全年售電量增逾5%
核心市場的內地方面,蔣東強表示,內地正受電價下調影響,但售電量增長已從首季的按年逾2%,提升至次季的按年增長5%,預計下半年電力需求再上升,全年達到5至6%增長。他又指,未來內地會集中發展綠色能源項目,因有關回報率更高,目前中電在內地的可再生能源每年裝機量目標是1吉瓦(GW),仍非常大發展空間,
內地新能源新機制添不明朗 發展更選擇性
內地近期內地發布新修訂的電價機制,要求可再生能源項目全面參與市場交易,蔣東強指出,新機制只適用於6月後興建的項目,對中電短期影響輕微,但相信最終實際執行情況因各省市而定,短期仍充滿不明朗因素。
為應對新環境,他稱,未來內地新能源項目會更具選擇性,主要揀選的省份會傾向增長需求較大、電價較高及限電量較低,亦會將現有項目擴展,以節省成本,同時會與用戶簽約較長期綠電合約,令回報相對較高及穩定。
新市場優先發展台灣 可合作或收購
在新市場發展方面,蔣東強稱,中電目前會優先開拓台灣市場,對當地綠色能源項目的合作或收購均持開放態度,主要考慮回報而定,同時亦正探索越南、老撾等新市場。
本港售電量按年跌1.7%
上半年香港能源業務營運盈利45.68億元,增長6.5%,反映電力基建的資本投資增加。中華電力售電量164.53億度,按年下跌1.7%,主要是由於去年天氣較和暖,以及去年為閏年令售電日數多出一日,令比較基數變高所致。中電指,香港數據中心的售電量增長6.7%,而由交通電氣化帶動的售電量繼續穩步增加。
至於本港平均淨電價期內下調1.9%,受國際燃料價格持續下跌,令燃料調整費亦有所下降,但中電指,過去數月全球地緣政治不穩局勢加劇,加上全球商品價格愈趨波動,未來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
本港發展方面,中電旗下中電源動與中海油(883)預計將於下半年成立合營企業,在香港提供液化天然氣加注服務。中華電力亦將按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完成於2018年展開的智能電錶更換計劃。
內地核電及再生能源貢獻減
內地業務營運盈利8.7億元,按年下降11.9%,主要由於旗下核電及可再生能源資產的貢獻減少,包括陽江核電站的發電量保持穩健,但市場銷售比例上升及價格競爭加劇令平均電價下降;而大亞灣核電站於2024年成功完成全面大修後,財務及營運表現均有所提升。
上半年中電內地新增336兆瓦的風能及太陽能發電容量,而目前在建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總發電容量增已至981兆瓦。
中電指,內地有關部門發布新修訂的電價機制,要求可再生能源項目全面參與市場交易,有關政策對未來市場發展的影響,將取決於地方政府的執行細節及市場環境的變化,中電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澳洲營運盈利大跌近73%
至於澳洲業務營運盈利1.67億元,按年大跌72.7%,主要由於零售業務競爭加劇令利潤受壓,以及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所致,但中電仍優先考慮客戶的負擔能力,並支援他們度過時艱。中電續指,EnergyAustralia的能源業務受惠於批發電價上升,帶動整體財務表現,並抵銷今年因計劃停運增加而導致發電量按年下跌8%的影響。
中電指出,隨著能源監管機構年度基準價格及批發成本上升,部分零售客戶的電價和燃氣費自7月起上調0.8%至8.7%;EnergyAustralia致力提供具競爭力且價格合理的能源服務,同時專注降低營運成本,包括使用數碼科技。中電指,澳洲公司將繼續專注維持電廠的可靠營運,並以儲能項目為短期目標,擴展其靈活發電容量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