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體院:港隊表現「喜出望外」 稱全運會證大灣區具能力申辦奧運
發佈時間:13:10 2025-11-23 HKT
本屆全運會於11月21日圓滿落幕,香港代表隊創下歷史佳績,共斬獲9金、2銀、8銅。香港體育學院院長蔡玉坤在電視節目《講清講楚》中形容,港隊本次成績令人「喜出望外」,相比過去七屆賽事中每屆金牌數不超過兩面的紀錄,本屆表現實現顯著突破,亦反映香港與内地省份實力相近。
蔡玉坤形容整體競爭水準「五五波」
蔡玉坤指,港隊於多個項目的成績令人「喜出望外」,同時強調不會形容有項目表現令其「跌眼鏡」。他表示整體競爭水準是「五五波」,如單車項目全能賽僅以一分之差「贏個馬鼻」,反映賽事具競爭力,「(港隊)有把握,但不是一面倒」。
蔡玉坤表示,他開心見到運動員展現出「香港人打不死的精神」。除劍擊、游泳表現亮眼外,滑浪風帆等項目亦有出色發揮。他特別提到,本屆獲得多個第四名,超過40個項目躋身前五至八名,相較過往成績明顯進步。他強調「全運會是國家最高級的運動會,有些項目比奧運更難」,欣喜見到年輕優秀運動員湧現,包括重劍項目出現新星,單車項目奪3金的李思穎等具潛力選手。
與内地訓練合作成效顯著
至於成績提升的原因,蔡玉坤則表示是一路耕耘的成果。他強調特區政府對體育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體育總會系統化推動青訓計劃,學校及大專院校積極建立體育文化,加上賽馬會等合作伙伴的持續投入,共同構建了完整的體育發展生態。
蔡玉坤特別提到與內地的訓練合作成效顯著,如三項鐵人隊前往雲南玉溪進行高原訓練,劍擊隊與廣東隊交流切磋,乒乓球等項目也獲得國內優質訓練資源。他透露雖然未能提供具體數字,但運動員赴內地訓練的次數確實較以往明顯增加,形成雙贏局面。他亦表示內地訓練費用更低,加上國家支持能「事半功倍」。他強調教練團隊會根據各項目特性作出專業判斷,不會為內地訓練比例設定硬性指標。

蔡玉坤:大灣區有能力申辦奧運
被問到香港日後會否申辦其他大型國際賽事,甚至是亞運或奧運等大型運動會。蔡玉坤指以單一城市而言,香港申辦奧運確實相對吃力,但他認為剛成功舉辦的全運會正是國家給予的「試金石」,整體市民反應積極。他更表示亞運與奧運的參賽規模相近,全運會證明粵港澳大灣區具備承辦高水平綜合運動賽事的能力,透過全運會累積的實務經驗,未來舉辦大型賽事亦將更加成熟,反映大灣區具能力申辦奧運,但他也表示若要申辦奧運,「當然需要國家的全力支持」。
至於全運會本身,蔡玉坤認為整體反應正面,國家曾舉辦亞運與奧運等多項大型國際賽事,在賽事籌辦方面具專業能力。但他強調「不會有最好」,仍會持續檢視與改進,積極尋找可優化的空間,力求精益求精。他也指,舉辦體育賽事能帶來許多周邊利益,如體育旅遊、品牌效應等,更重要的是能增加社會凝聚力。
被問到體院精英運動員人數是否無變化,蔡玉坤指,體制內精英運動員的規模與結構已發生顯著變化。相較於八、九年前僅有300多名全職運動員,如今全職運動員人數已超過750名,總體精英運動員更擴展至約1700人,其發展速度獲國際認可為相當迅速。在培養模式上,他強調「雙軌發展」策略的成效顯著,運動員在持續訓練的同時,亦能透過完善的生涯規劃發展第二事業,令運動員整體形象與社會觀感趨向正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