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全運會系列|高級運動物理治療師榮幸成為後盾 重劍新星感恩體院全面支援
發佈時間:08:00 2025-10-24 HKT
全運會舉行在即,運動員都加緊訓練。他們在長期訓練與比賽中,往往面臨傷患風險。體院設有由醫療、物理治療、生物力學及體能訓練等人員組成的專業團隊,協助運動員應對挑戰。
治療師難忘隨隊征巴黎奧運 運動員受傷須即時作出評估
高級運動物理治療師梁穎晶指出,團隊恆常為運動員評估身體狀況,並為教練提供參考數據和建議,也會在比賽前約1年,開始為潛在入選的健兒跟進傷患,制訂康復計劃;即使未有傷患,運動員亦須定期檢查,以維持柔韌性和肌力。她說,榮幸能成為運動員的後盾,「希望幫助他們達至更高水平。」
在體院工作近9年,她參與過多項賽事支援,主要跟進女子重劍隊,難忘去年隨隊出征巴黎奧運,見證江旻憓奪金,「看她踏上頒獎台,香港區旗升起,大家也熱淚盈眶。」她坦言,工作總有艱難時刻,但當看到健兒康復,登上頒獎台,回頭報以燦爛笑容,便覺一切值得。
劍擊屬接觸性運動,健兒在賽場上碰撞取分,常見急性傷患如足踝扭傷或肌肉拉傷。輕微情況可貼紮或冰敷,嚴重時需進行磁力共振掃描,以判斷是否適合繼續作賽。她指,每次有運動員受傷,團隊也很緊張,「特別是撞傷頭部或懷疑腦震盪等,我們要更細心處理。」
康復期與比賽日程常拉鋸 平衡風險制訂折衷方案
康復期與比賽日程常出現拉鋸,她曾處理十字韌帶受傷個案,原需6至9個月康復,卻必須在4個月內復出,以爭取奧運資格。她直言,團隊需要平衡風險,與醫生、教練緊密溝通,即使允許運動員參賽,也會制訂折衷方案,預防傷患加劇,「希望大家明白,如何在潛在風險下作出理性分析,安全作賽。」
與運動員相處如朋友 康復過程並肩同行
她與運動員長年相處,彼此相處如朋友,「但我們亦要保持專業,如實說明傷患情況,相信他們會理解。」她坦言,運動員面對傷患,未必每次都能順利過渡,當他們克服後重新上場,畫面既動人又深刻,「不論高低起跌,我們都會陪伴他們。」
吳海諦今年比賽曾觸及舊患 感謝治療團隊體諒
年僅16歲的女子重劍新星吳海諦,在體院團隊支援下,逐步由青少年走上成年組舞台,從物理治療、心理輔導到營養建議等,她深受啟發,希望日後修讀心理學。
去年,吳海諦在青年世界盃香港站的女重團體賽中,因追分心切不慎傷及手腕。今年8月「會長盃」4強賽,她再觸及舊患,醫療團隊即時為她檢查和紮貼,並詢問其出賽意願,「無論我有何決定,他們都支持我。那時我覺得,已經打到那個位置,不想停,便繼續打。」
其後的分齡賽,教練迅速安排物理治療師處理傷勢,所幸並無大礙。訓練期間,隊友亦會因應她的傷勢避免攻擊傷患處,讓她感受到團隊的體諒。
獲營養師體育教練指導 感恩體院全面支援
作為學生運動員,吳海諦的日程緊密,幸得教練、師長、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她感恩體院全面支援,如營養師仔細解釋血液報告,教她調整飲食,體能教練則逐一講解訓練動作與牽涉肌群,讓她更了解自身狀況。
比賽前曾擔心失準感焦慮 幸獲心理學家開解
今年6月,吳海諦在「挑戰盃劍擊錦標賽」首奪成年組冠軍。她坦言,年初曾因接連參賽感焦慮,擔心失準,幸得運動心理學家開解,說明緊張和興奮的感覺類同,其不安感或源自參與大型比賽的興奮,改變她對比賽壓力的看法,「現時我會跟自己說,放鬆來打,不要太緊張,就能打好。」該次經歷讓她對心理學產生興趣,希望日後能修讀相關學科。
吳海諦期望在全運會與一眾師姐並肩作戰,「我有機會代表香港打團體賽,對上這麼強勁的對手,每位對手我也很期待。」她續說,港隊有主場之利,加上教練和朋友的支持,「不用想太多,全力發揮!這就是打劍最好玩的地方。」
記者 徐嘉華 仇凱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