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葵青區不適切居所住戶頻繁搬遷 九成半人現情緒問題 團體促政府設支援基金

更新時間:13:37 2025-10-12 HKT
發佈時間:13:37 2025-10-12 HKT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一項調查顯示,葵青區八成不適切居所住戶於過去三年曾搬遷,其中三成住戶更搬遷2次或以上。約三成半的搬遷屬非自願性質,主要因租金上調或單位清拆。調查亦發現,高達九成半受訪者在搬遷期間承受情緒困擾。該中心促請政府設立搬遷支援基金,以減輕不適切居所住戶的經濟和精神壓力。

不適切居所住戶頻繁搬遷 經濟與情緒雙重壓力

中心於今年7至8月間,以問卷調查123名曾參與「煥居計劃2.0」的葵青區不適切居所住戶。調查結果揭示,受訪者月入中位數約為11,679港元,63%受訪者需透過減少日常開支、動用儲蓄,甚至向親友借貸以應付搬遷費用、按金及中介費等。95%受訪者搬遷期間出現焦慮、抑鬱、睡眠問題等情緒困擾。面對搬遷壓力,48%受訪者表示需經濟援助。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團體及社區工作部組織幹事鄧浩文表示,市面上有很多搬屋服務收「海鮮價」,有些更以逐層樓梯計算收費,一次搬屋費最高達8千多元至1萬元,對於月入1萬多元的家庭而言非常吃力。

團體倡設搬遷支援基金 借鏡「煥居計劃2.0」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團體及社區工作部組織幹事戴朗達表示,實際經濟支援,可減輕不適切居所住戶搬屋壓力,建議政府設立搬遷支援基金,按家庭人數和收入提供搬遷津貼,並聯同非牟利機構提供服務,「幾年前(關愛基金)有個『為低收入通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之前有些街坊用過這個計劃,他們都很希望可以重推。因為這計劃有筆錢給街坊買家具、電器,街坊其實有需要。」

戴亦說,機構推出的「煥居計劃2.0」,透過搬遷支援、技能提升和社區參與,減輕居民搬屋壓力及孤立感,政府及社會各界可參考計劃模式,在不適切居所住戶較集中的地方,推行類似支援服務,「這些服務都可以包括搬屋配對、共享家具的木工室、提供租務及法律等,情緒支援同樣重要。」

記者:蕭博禧
攝影:陳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