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大學非本地生限額增至50% 本地1.5萬個資助學額不變 預留全新商業地建宿舍
發佈時間:12:31 2025-09-17 HKT
【施政報告2025/非本地生比例/大學】由2024/25學年起,政府已將資助大學的非本地本科生上限調高至40%,新一份《施政報告》今日(17日)發表,由2026/27學年起,每所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費就學人數上限,由相當於本地學額數目的40%增至50%;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的超額收生自資學額上限,亦由100%增至120%。
放寬自資收生限制 消息人士指50%為上限非指標
香港各大學深受歡迎,非本地生以自資身分申請人數按年達雙位數增長。政府明確維持每年15,000個資助學額予本地生,確保其入讀資助課程狀況不變。而非本地生自費就學的非資助學額將獲增加。
消息人士表示,當局放寬非本地本科生上限,是考慮到非本地生數字上升,同時希望上調至50%後,大專院校可以更國際化、多元化。他指出,如果八大用盡50%限額,學生人數約為37000;又重申50%為上限而非指標,學校可根據自身院校的擴容提質,包括師資、配套等,朝50%循序漸進。消息人士亦強調,本地學生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學校可超額收生,以吸納非本地生。
相關新聞:施政報告2025.持續更新|簡化食肆發牌制度 加快審批露天座位申請 允部分申請毋須增洗手間設施
擴大學生宿舍供應 收150個查詢
為滿足住宿需求,政府7月已推出「城中學舍計劃」,便利市場將現有商業大廈,包括酒店,改作學生宿舍時免卻改劃手續,並可保留過剩地積比。即日起,擴展至拆卸商廈後重建的全新學生宿舍亦適用同類利便措施。政府今年內還將預留全新商業或其他土地興建新宿舍,並邀請市場提交意向書。
消息人士表示,截至9月中為止,當局已收到150個查詢,並收到9個申請,主要涉及整棟改裝辦公室,地點分布於觀塘、深水埗、旺角、上環及紅磡,其中兩個申請已初步獲批。
提升國際教育樞紐地位
香港作為全球唯一擁有5間百強大學的城市,將加速建設「北都大學城」,推廣「留學香港」品牌,並發展應用科學大學,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與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角色。政府同時致力提升本地教育水平,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更多元優質的學習機會,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多元人才。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已獲全球1 ,100所高校認可,政府將加大推廣DSE的國際認受性,並進一步吸納國際優質師生來港,支持國際學校發展,持續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課程質素,加強數碼和科技教育。
相關新聞:
推「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 年滿60歲、擁單位十年或以上業主 可毋須補價購買一個較小或偏遠單位
施政報告2025|將推試驗計劃 赴粵養老綜援受助長者入住指定安老院 每月可獲$5,000元資助
推「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 年滿60歲、擁單位十年或以上業主 可毋須補價購買一個較小或偏遠單位
施政報告2025︱大學非本地生限額增至50% 本地1.5萬個資助學額不變 預留全新商業地建宿舍
教育局設「留學香港專班」
教育局將成立「留學香港專班」,聯同教資會、創科局、人才辦、專上院校、海外經貿辦、駐內地辦事處等加強推廣香港高等教育。計劃推出「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大型宣傳計劃,推廣香港優厚學術、科研和國際合作資源等。
教資會將撥款4,000萬元,資助8所資助大學加大國際和內地宣傳及師生招攬。教育局亦會牽頭推動專上院校舉辦更多暑期遊學活動,吸引非本地高中生來港體驗。同時推動專上院校推出更多高增值「遊學香港」活動,宣傳「遊學香港」品牌。
另外,政府已向兩所大學授予應科大名銜,實踐「行行出狀元」的理念,鼓勵應科大與內地和海外龍頭企業加強合作,推動產教融合和聯動推廣。香港應科大聯盟會研究推進與廣東省頂尖職業技術院校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交流平台。政府會繼續與內地積極探討落實香港和內地互認副學位程度學歷,有助兩地職專畢業生跨境求職或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