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25︱大学非本地生限额增至50% 本地1.5万个资助学额不变 预留全新商业地建宿舍
发布时间:12:31 2025-09-17 HKT
【施政报告2025/非本地生比例/大学】由2024/25学年起,政府已将资助大学的非本地本科生上限调高至40%,新一份《施政报告》今日(17日)发表,由2026/27学年起,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由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40%增至50%;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亦由100%增至120%。
放宽自资收生限制 消息人士指50%为上限非指标
香港各大学深受欢迎,非本地生以自资身分申请人数按年达双位数增长。政府明确维持每年15,000个资助学额予本地生,确保其入读资助课程状况不变。而非本地生自费就学的非资助学额将获增加。
消息人士表示,当局放宽非本地本科生上限,是考虑到非本地生数字上升,同时希望上调至50%后,大专院校可以更国际化、多元化。他指出,如果八大用尽50%限额,学生人数约为37000;又重申50%为上限而非指标,学校可根据自身院校的扩容提质,包括师资、配套等,朝50%循序渐进。消息人士亦强调,本地学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学校可超额收生,以吸纳非本地生。
相关新闻:施政报告2025.持续更新|简化食肆发牌制度 加快审批露天座位申请 允部分申请毋须增洗手间设施
扩大学生宿舍供应 收150个查询
为满足住宿需求,政府7月已推出「城中学舍计划」,便利市场将现有商业大厦,包括酒店,改作学生宿舍时免却改划手续,并可保留过剩地积比。即日起,扩展至拆卸商厦后重建的全新学生宿舍亦适用同类利便措施。政府今年内还将预留全新商业或其他土地兴建新宿舍,并邀请市场提交意向书。
消息人士表示,截至9月中为止,当局已收到150个查询,并收到9个申请,主要涉及整栋改装办公室,地点分布于观塘、深水埗、旺角、上环及红磡,其中两个申请已初步获批。
提升国际教育枢纽地位
香港作为全球唯一拥有5间百强大学的城市,将加速建设「北都大学城」,推广「留学香港」品牌,并发展应用科学大学,以强化香港作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与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角色。政府同时致力提升本地教育水平,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元优质的学习机会,培养具国际竞争力的多元人才。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已获全球1 ,100所高校认可,政府将加大推广DSE的国际认受性,并进一步吸纳国际优质师生来港,支持国际学校发展,持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课程质素,加强数码和科技教育。
相关新闻:
推「长者业主楼换楼计划」 年满60岁、拥单位十年或以上业主 可毋须补价购买一个较小或偏远单位
施政报告2025|将推试验计划 赴粤养老综援受助长者入住指定安老院 每月可获$5,000元资助
推「长者业主楼换楼计划」 年满60岁、拥单位十年或以上业主 可毋须补价购买一个较小或偏远单位
施政报告2025︱大学非本地生限额增至50% 本地1.5万个资助学额不变 预留全新商业地建宿舍
教育局设「留学香港专班」
教育局将成立「留学香港专班」,联同教资会、创科局、人才办、专上院校、海外经贸办、驻内地办事处等加强推广香港高等教育。计划推出「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大型宣传计划,推广香港优厚学术、科研和国际合作资源等。
教资会将拨款4,000万元,资助8所资助大学加大国际和内地宣传及师生招揽。教育局亦会牵头推动专上院校举办更多暑期游学活动,吸引非本地高中生来港体验。同时推动专上院校推出更多高增值「游学香港」活动,宣传「游学香港」品牌。
另外,政府已向两所大学授予应科大名衔,实践「行行出状元」的理念,鼓励应科大与内地和海外龙头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和联动推广。香港应科大联盟会研究推进与广东省顶尖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平台。政府会继续与内地积极探讨落实香港和内地互认副学位程度学历,有助两地职专毕业生跨境求职或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