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 下設3工作組 訂專屬法律、制訂優惠政策包
發佈時間:11:15 2025-09-17 HKT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17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將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成為重點,將成立由他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並將下設3個工作組,制訂北都各發展區的營運模式,推動大學城建設;拆牆鬆綁簡化行政程序;採取安全省時省錢的建造方法;及訂立加快發展北都的專屬法律。
消息指,北都新發展區的規劃已出台,目前處於建造階段,是時候進入另一階段,新委員會將聚焦於產業加快發展,吸引企業進駐。
下設3個工作組
李家超指,政府會引入和培育產業,創造職位和提升生產力,並制訂優惠政策包,以更快、更靈活的方式與產業商討落戶細節,創造更多高收入的優質職位及提升生產力。
相關新聞:施政報告2025.直播|簡化食肆發牌制度 加快審批露天座位申請 允部分申請毋須增洗手間設施
李家超指出,雖然政府過去三年已加快建設,但北都幅員廣闊,所需資源投資龐大,形容一直為此心急如焚。因此決定提升北都發展的決策層次,成立由他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現時的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將會取消。並下設3個工作組,分別為「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及「規劃及發展工作組」。
財政司司長將領導「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負責設計各區的發展模式,包括成立園區公司、研究「產業綁定」的「雙信封制」招標,以及制訂股份制、債券等多種融資方案。政務司司長則領導「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成立調研專班,專責研究北都大學城的發展模式,並促進本地、內地與國際大學進駐。而財政司副司長將領導「規劃及發展工作組」,進行由規劃到執行的全流程管理,並設專案監督辦公室以加快工程審批,設時限和分階段通報機制,以加快速度。
擬在洪水橋產業用地成立由政府全資擁有非法定園區公司
「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將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做秘書處支援。政府消息指,政府希望產業盡快落戶北都,但目前經濟環境有挑戰,故希望成立法定或非法定公司,盡快與龍頭企業商談,提供更高的彈性和靈活性。消息指,當局擬在洪水橋約23公頃的產業用地成立一間由政府全資擁有的非法定園區公司,將在年內完成研究並公布建議,優先發展物流產業,以及港口後勤、先進製造、新型工業等。
北都大學城用地擴至9公頃
政府消息指,北都大學城由原定5公頃用地,初步計劃擴大至9公頃,指當局此前收到多方意見反映5公頃用地太小,且洪水橋是最先建成的發展區,交通基建最早建成,當局認為有空間擴大發展面積,消息指,洪水橋的大學城用地將在2026年完成土地平整,並讓有意進駐的學校上蓋建築。至於牛潭尾及新界北新市鎮的發展面積會否改變,消息指仍處於規劃階段,未有定案。
專案監督辦公室非取代現有部門審批權力
消息指專案監督辦公室由發展局常秘(規劃及地政)領導,並由北都辦公室支援。政府消息指,該辦公室並非取代現有部門的審批權力,指北都的私營項目發展牽涉土地規劃、審批圖則、環境評估、交通評估等,該辦公室日後會與相關部門就不同項目協調審批時限,若超過某時間節點,個案仍未處理完,將有首長級官員適時介入,若仍未能解決,將交由發展局常秘處理,希望在高層層面令各審批更順暢,具體操作細節將在年底前敲定。
北都專屬法律助園區公司迅速獲得資金
政府消息指,法定或非法定園區公司在與市場洽談合作時,需顧及敏感資料、商業合作機密等,為能及時完成投資,政府將成立專項的撥款渠道,令園區公司迅速獲得資金,更敏捷地回應市場變化,在該法例下,政府無需經過立法會程序,便可給公司撥款,至於撥款規模,消息指當局會先做預算,再每年向立法會匯報每個政策局撥款的具體金額。
消息指,加快北都發展的部分措施必須在法律層面上解決,立法過程會交由立法會審議,並確保其符合人權法和基本法。當局將在明年初就立法建議進行兩個月公眾諮詢,年中在立法會進行草案一讀,爭取在明年內通過立法。
試點形式推行「分階段開發」模式
李家超表示,北都試點形式推行「分階段開發」模式,參考內地「1.5級開發」概念,容許初期先建設和營運具先導性的低密度設施,如零售、娛樂或會議展覽等項目,藉此吸引企業進駐、創造收益和匯聚人流。
政府將推出其他簡化行政措施以「拆牆鬆綁」。措施包括,引入快速審批制度,採納各地優秀建築方法以降低工程成本及縮短工期;以多元開發模式,如原址換地、「片區開發」等推動市場參與;靈活批撥土地,如以租約而非地契批出,租期可長於7年;容許業權人交回土地以抵銷換地補價;並推行「按實補價」,允許發展商按實際開發規模分階段繳付地價,減低資金成本。此外,政府將檢討凹頭的土地用途,善用北環線帶來的發展潛力,在凹頭站沙埔一帶考慮引入更大佔比的私營房屋,拓展為新發展區,並委託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進行檢討,明年公布結果。
考慮河套香港園區採「邊建設、邊進駐」靈活模式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憑藉「一區兩園」優勢,正全力推動兩地創科合作。香港園區第一期首三座大樓已落成,生命健康科技等產業租戶陸續進駐,其餘五座大樓將於2027年起完工。政府今年內將推出第一期餘下用地,並完成第二期規劃。
鄰近的新田科技城擁有約210公頃創科用地,定位為創科產業的戰略基地。政府今年內將公布《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涵蓋產業定位、布局及引導市場資源投入的策略。為吸引企業,政府亦考慮在河套香港園區採取「邊建設、邊進駐」的靈活模式。
古洞站和洪水橋站料分別2027年和2030年竣工
為配合北都發展,多項交通基建工程正全速進行。港鐵古洞站和洪水橋站預計將分別於2027年和2030年竣工。政府亦已與港鐵公司簽訂協議,同步推展北環線主線及支線,目標在2034年或之前同步開通。
在跨境鐵路方面,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項目正全力推動,旨在打通港深兩地的地鐵網絡,提升大灣區的基建互聯互通,以增強產業進駐的信心。政府已就項目的香港段邀請承建商及營運商提交意向書。
制訂優惠政策包 涵蓋批地、地價、資助、稅務減免
為吸引高增值產業和高潛力企業落戶,財政司司長將帶領團隊制訂「優惠政策包」,當中涵蓋批地、地價、資助以至稅務減免等措施,以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及投資推廣署將獲授權靈活運用此政策包,直接與企業洽談落戶細節,並向財政司司長匯報以作最終決策。同時,政府正研究建立更靈活機制,容許行政長官及財政司司長制訂符合國際規則的稅務優惠措施。李家超強調,將以科技創新帶動高增值生產,促進「新型工業化」,並加快引進新興產業,實現經濟多元發展。
設專章談加快北都發展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發展新引擎,佔香港面積三分之一,李家超曾表示對北都發展「心急如焚」,據悉政府計劃從行政、法例、制度等方面拆牆鬆綁,提速北都發展,預料會提及機制、政策創新,提供優惠吸引企業進駐。
今年《施政》篇章鋪排上會打破既有格式,設專章談到重點發展方略,包括加快發展北都,從多角度提出具體推進策略,既突顯北都對香港整體發展重要性,也反映政府全力推動決心。具體料包括簡化程序、以北都為發展新引擎的大方向,深化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讓創科紅利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