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文龍指法律專業須持開放態度吸收新知識 主動調整專業技能以匹配社會需求

更新時間:12:10 2025-08-03 HKT
發佈時間:12:10 2025-08-03 HKT

香港律師會昨(8月2日)接待約30名來自香港聯校國際關係及外交學會(HKJSFAA)的學生和代表到訪,深入討論了有關法律行業,以及香港作為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關鍵角色,會方認為非常具啟發性。會長湯文龍強調,法律專業必須保持開放態度吸收新知識,主動調整專業技能以匹配社會需求,才能持續為社會提供適切的法律服務。

香港律師會在社交平台發文,引述會長湯文龍致辭時,介紹了律師會的角色和職能,並分享律師會118年的歷史傳承與未來發展,講解律師會作為一個代表超過13,000 名會員的自我監管團體,反映出香港法律行業的高水平。他又解釋香港獨特的法律制度,香港律師會於1907年成立,歷史悠久,與香港一同成長。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國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也是全球唯一的中英雙語普通法司法管轄區。此乃香港的獨特法律優勢。

湯文龍(左上圖)強調,法律專業必須保持開放態度吸收新知識,主動調整專業技能以匹配社會需求。香港律師會fb圖片
湯文龍(左上圖)強調,法律專業必須保持開放態度吸收新知識,主動調整專業技能以匹配社會需求。香港律師會fb圖片
學生們都表現熱情,在討論環節上積極提問。香港律師會fb圖片
學生們都表現熱情,在討論環節上積極提問。香港律師會fb圖片
湯文龍解答學生們的提問。香港律師會fb圖片
湯文龍解答學生們的提問。香港律師會fb圖片
湯文龍與一眾參與學生合照。香港律師會fb圖片
湯文龍與一眾參與學生合照。香港律師會fb圖片

提供獨立公正監管制度 廣受國際社會認可和尊重

湯文龍又進一步闡述自我監管職能的重要性,指出其提供獨立公正的監管制度,廣受國際社會認可和尊重。這確保了香港法律界堅守法治和公義的原則,維持香港作為受信任的國際法律樞紐的地位。他並提到,香港是少數保留法律專業自我監管制度的司法管轄區之一,目前已有超過1,500名註冊外地律師,體現其開放政策的成效。

此外,他分享了近期隨行政長官出訪卡塔爾及科威特商貿代表團的經驗。

討論環節期間,湯文龍與理事岑顯恆談到,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社會,受到全球環境不穏定因素影響,業界需面對各種挑戰,也討論了如何通過更緊密的經濟聯繫開拓內地法律市場,以及律師在大灣區的重要角色。國際法律機構如國際調解院總部設立於香港,為業界帶來新的增長動力與合作機會。

年輕法律人應發揮香港優勢  為國家增強國際法律競爭力

湯文龍和岑顯恆均強調,年輕一代在國際場合展現香港優勢的責任。期間,學生們特別請教了成為成功法律人才所需的特質。湯文龍指出,香港青年具備國際視野的獨特優勢,法律培訓體系也是全球最嚴謹之一。他提醒在科技急速發展的時代,律師必須擁抱創新,同時保持香港法律實踐中靈活精準的專業傳統。他特別強調,香港作為國際樞紐的成功關鍵在於多元語言能力,年輕法律人應發揮這項優勢,既為自身創造機會,亦為國家增強國際法律競爭力。

人工智能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 嚴格維護道德操守準則

此外,談到人工智能對律師專業的影響。湯文龍指出,人工智能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人工智能不會取代律師,但不善用人工智能的律師可能被淘汰。」他強調律師會發表的《人工智能對法律專業的影響》立場文件及《香港事務律師專業操守指引》的重要性,提醒會員在運用人工智能時必須恪守誠信與專業原則,保持法律服務的質素。縱然人工智能提升了效率並促進了司法公正,但也帶來了道德挑戰和取代人為工作的潛在問題。律師會致力嚴格維護道德操守準則,確保會員能夠應對這些變化。

律師會表示,很高興看到學生們都表現熱情,積極參與關於多元性、道德、倡議、可持續發展、業界機遇,以及法律服務如何因應社會變革而演進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