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餵野鴿│法例生效近一年 野鴿數量大減一成 漁護署研用AI機械人巡邏
發佈時間:07:00 2025-07-05 HKT

【禁餵野鴿/漁護署/流動閉路電視系統/AI機械人】《2024年野生動物保護(修訂)條例》自去年8月1日起生效,禁止市民餵飼野鴿,亦引入定額罰款制度。漁農自然護理署表示,根據調查,去年第四季全港野鴿聚集統計點的野鴿數量約13,520隻,而今年第一季的野鴿數量約12,090隻,整體野鴿數量下降了超過10%。署方指,會積極研究利用科技協助野鴿管理及相關執法,包括使用流動閉路電視系統和人工智能巡邏機械人,計劃於今年第三季起就相關系統的運作進行首階段試驗。
研用流動閉路電視系統及AI巡邏機械人 第3季試驗
《修訂條例》將禁止餵飼野生動物的規定擴展至涵蓋野鴿,非法餵飼的最高刑罰提高至10萬元及監禁1年,同時就非法餵飼引入定額罰款機制,金額為5000元。漁護署已根據情報和舉報,加派人手加強巡查全港不同地方,特別是過往有餵飼活動的地點,並按情況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此外,漁護署已與食環署、康文署和房屋署成立跨部門禁餵執法工作小組,並已多次聯同相關部門進行聯合執法行動,打擊非法餵飼活動。
當局就非法餵飼野鴿發131張定額罰款通知書 4宗傳票檢控
漁護署指,自條例生效至今年4月,當局就非法餵飼野鴿發出131張定額罰款通知書,以及4宗傳票檢控。投訴數字方面,條例生效初期,署方接獲有關非法餵飼野鴿個案數目有上升趨勢,其後漸趨平穩,數據分析顯示這或與持續有效的宣傳教育,使市民加倍留意並舉報非法餵飼行為有關。
漁護署高級獸醫師(動物衞生)何漢邦表示,整體野鴿數量下降,反映禁餵野鴿的相關規定已開始發揮作用,預計在市區聚集的野鴿數量及野鴿滋擾問題將持續改善。署方會積極研究利用科技協助野鴿管理及相關執法,將初步進行流動閉路電視系統的可行性研究,於特定地點設立相關系統,監察非法餵飼野鴿活動,預計一年開支約為70萬至80萬元。署方亦正探討於合適地進行人工智能巡邏機械人的初步試驗,如試驗成果良好,將考慮進一步應用至其他合適地點。他指,相關機械人有引人注目的外觀,並配合其可自行移動及進行廣播的功能,相信對潛在的非法餵飼行為亦有一定阻赫性。
記者 蔡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