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家族辦增長迅速料達KPI 業界籲加強家族傳承 借「留學香港」效應 「留錢」也「留人」

更新時間:08:00 2025-02-20 HKT
發佈時間:08:00 2025-02-20 HKT

港府推動家族辦公室漸見成效,至去年底已有逾140間新增家辦來港設立及擴充業務,金融業預期,當局可如期於今年底前,達致吸引不少於200間家辦來港的目標,惟業界指,不少新家辦偏重投資業務,憂當投資環境改變,便隨時抽走資金,帶來經濟波動。有研究家辦文化的學者指,家辦不止「管錢」,更要「管家」,認為當局完成關鍵績效指標後,下一步宜推動新的家辦加強為家族培養後人、維持家族和諧及延續家族光榮的工作,並借助「留學香港」效應,讓家族成員植根香港,冀能做到「留錢亦留人」。 

據了解,140多間新引入的家辦,來自內地、歐美及東盟國家,當中包括菲律賓華僑許氏家族,該家族業務涵蓋天然資源供應、房地產建設及投資管理。早前有調查指,至2023年底,本港有2703間單一家族辦公室,因家辦普遍低調,加上不必向政府申報投資狀況,較難估算於香港的投資金額,現時亦有本港銀行及律師事務所,協助其他家辦落户香港,故新增家辦數字可能更多,惟若按單一家辦須投資2.4億港元才獲稅務寬減,估計已帶來不菲資金。

菲律賓華僑許氏家族去年底於本港成立家辦,當時投資推廣署人員(中)會見該家族成員。
菲律賓華僑許氏家族去年底於本港成立家辦,當時投資推廣署人員(中)會見該家族成員。

料年底前達200家辦來港目標

高力香港資本市場及投資服務主管翟聰指,家辦要為家族資產增值找出路,多數從股票、地產物業、藝術品及虛擬貨幣市場尋機會。他舉例,早前有來自新加坡的家辦,斥資購入中環皇后大道中的整幢商廈,作長遠投資。這是近年中環罕見的全幢商廈買賣交易,據知涉款達11億元,反映環球不景氣下,本港物業仍被不少投資者視為避風港。另有分析指,過去家辦會投資定息債券等風險較低的項目,惟近年投資涵蓋新能源及科技項目,態度進取。

為跨國企業提供服務的昊誠香港業務發展總監Karen Cheung,留意到新成立的家辦較少向家族成員推動傳承工作。她指,歐美國家的家辦歷史悠久,當地更已發展出涵蓋10個主要範疇的家辦工作框架,而且各方面互相連貫。她指,良好的家辦須具全局視野,管理資產財務外,亦制訂家族憲章,落實家族管治,延續家族傳統,培養接班人,並做好危機管理,才能讓家族健康延續。

有金融業人士指,在當今講求業績的年代,可以理解家辦團隊追求盡快帶來回報的心態,「相比下培訓接班人傳承、維持家族和諧則較空泛,亦是幾十年後才有分曉的事。」他認為,未來應加強家辦輔助傳承家族的傳統功能,讓家族於本港留下更多足跡。

中環皇后大道中的商廈,去年獲來自新加坡的家辦購入作長線投資。
中環皇后大道中的商廈,去年獲來自新加坡的家辦購入作長線投資。

業界憂環境改變影響家辦投資

科大商學院金樂琦亞洲家族企業與家族辦公室研究中心主任彭倩教授亦指,「管錢」為財富增值是家辦其中一項工作,嚴格而言「管家」才是根本之道。她指,家族傳承包括財富、家族和諧,以及家族聲譽和價值觀的3方面傳承。過去本港不少富商大族已成立家辦,為家族財富等方面的傳承作出籌劃,部分本港老牌家族的家辦更已服務幾代家族成員,她形容家辦是細水長流的工作,家族主事人要有長遠目光,讓家辦籌劃未來。

彭續稱,家族和諧跟家族價值觀的傳承息息相關,她稱家族價值觀有如家族的行為指引,當家族成員都服膺及認同於同一價值觀,家族成員才能維持和諧關係,以身為家族成員感到光榮,一旦家族成員關係不睦、矛盾重重,家族亦較難傳承。Karen Cheung補充,歐美國家的家辦會就培訓接班人制訂全盤計劃,按性格作培養及長期觀察,再按能力分配任務,讓各人為家族效力及共享家族榮耀,凝聚團結。

恒生大學華人家族傳承研究中心聯合主任鄺家麒亦指,「年輕一代的成員才是家族更珍貴的無形資產,亦是家辦真正的服務對象。」他補充,華人家族普遍憂慮「富不過三代」,過去亦有華人家族後人失和,爆發爭產、鬧分家,最終官司了結,家族卻元氣大傷,甚至走向衰落,凸顯家辦有助家族平穩承傳的重要性。

鄺稱,家辦有如家族的管家,執行家族成員的集體決策,亦為家族制訂家族憲章或家規、家訓,規範家族成員行為,並舉行「家族議會」或「家族委員會」,安排家族成員商議發展方向及決策。在維持家族聲譽及價值觀上,他指中外家辦不離行善、興學及贈醫3方面,如捐助教育或醫療機構,亦設獎學金扶助基層學生,不少外國家族更設博物館,讓成員認識家族歷史及價值觀,取得身份認同。

鄺家麒指近年政府推動「留學香港」品牌,可望吸納華僑家族後人來港留學及植根香港。
鄺家麒指近年政府推動「留學香港」品牌,可望吸納華僑家族後人來港留學及植根香港。

招納家族潛在接班人來港留學

鄺又指,近年亦有家辦肩負輔助家族後人二次創業,早前他到訪台灣一個從事電子業務的老牌家族,該家族的家辦團隊因應電子業發展末落,成功協助家族的第二代開拓新能源業務,延續財富。

對新加坡在內的國家和地區亦致力發展家辦業務,鄺指,本港要維持競爭力,可嘗試從「留錢亦留人」角度出發。他指,家辦團隊負責執行家族投資方案,當本港投資環境欠佳,團隊會另找能取得更佳回報的地方,極可能隨時抽調資金離場,造成金融波動。然而,若家族的個人成員與本港早有淵源,如有進行私人投資項目,或已植根於香港,甚至視香港為業務其中一個常駐點,則未必會貿然撤資。

鄺又提到,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留學香港」品牌,現時本港有5所大學名列世界百強,對不少東南亞國家及海外華僑家族十分吸引,因為華僑家族極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港府大力推動香港成為留學樞紐,絕對有助招納該批家族「潛在接班人」來港留學,亦讓該些家族成員提早認識香港,甚至大灣區的投資情況,可望吸引他們日後來港創業和投資,甚至推介其家族來港設立家辦,長遠有利本港發展。

顧問倡引入「家族傳承導引師」 協助家辦籌劃

港府致力推動家族辦公室業務,有人力資源顧問指,家辦除為財富增值,更須引入為家族解決傳承問題的「家族傳承導引師」。

資深人力資源顧問周綺萍指,家辦團隊網羅投資、會計、財務、法律及稅務人才,早前她曾獲家辦委託「獵頭」,聘請投資人才。不過,她留意到,市面上協助及引導家族主事人規劃家族傳承的專業人員不多,認為需要加強培訓。

科技大學商學院於2025/26學年,推出亞洲首個「家族辦公室及家族企業理學碩士」課程。
科技大學商學院於2025/26學年,推出亞洲首個「家族辦公室及家族企業理學碩士」課程。

另一名人力資源顧問則指,市面有「家族傳承導引師」,專門引導家族討論傳承事宜,以及協助籌辦家辦;過程中家族傳承導引師會聯絡法律及會計等專業人士商討。他指,家族傳承導引師須高瞻遠矚,若獲家族成員信任,未來更可能獲委任為家辦的管理人。現時傳承學院亦舉辦相關培訓課程,學員不乏理財策劃師、會計師及律師。

近年本港多所大專院校亦開設家辦相關課程,當中科技大學商學院於2025/26學年,將推出亞洲首個「家族辦公室及家族企業理學碩士」課程,涵蓋「家族和諧」及「家族價值觀」等,校方料吸引本地生、東南亞及日本等海外學生報讀。另外,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亦舉辦家辦的短期證書課程。

學者:應於成員婚前及早規劃傳承    

家辦其中一個重要功能是促進家族傳承,有學者認為於家族成員結婚前已應推行,而內地不少民企亦有設立家辦的需要,是本港吸納的對象。

科大商學院金樂琦亞洲家族企業與家族辦公室研究中心主任彭倩教授多年來接觸不少家族企業家,不少是於2000年後創立高新科技企業的年輕創業家,可能他們正值壯年,往往認為未有規劃傳承的逼切性;至於另一批已屆50餘歲的企業家,則可能仍未想放手,故對傳承說法不願多談,亦反映他們對傳承規劃認識不足。她認為,最適宜籌劃家族傳承是當家族成員尚未結婚,另外當孩子出生後,就要向孩子灌輸家族價值觀,讓相關理念潛移默化於孩子,未來亦有助孩子融入家族理念。

港具優勢吸引內企設家辦

去年有調查發現,內地家族是推動大中華區家辦發展的主力,42%的單一家辦創始人來自內地,而51%的受訪單一家辦選擇來港開設家辦。有金融業人士指,上世紀80年代內地改革開放至今近半世紀,不少白手興家的家族民營企業第一代創辦人已步入晚年,於傳承家族有逼切需要,但該批企業家普遍缺乏家族財富管理及傳承經驗,香港於家辦專業服務上的豐富經驗,可以成為吸納該些內地企業來港開設家辦的優勢,持續為本港帶來資金。

記者: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