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新冠口服藥可降急症期患者死亡率40% 中大醫學院倡當局備足夠份量

更新時間:16:15 2024-05-20
發佈時間:16:15 2024-05-20

新冠病毒近期於本港持續活躍,衞生防護中心日前亦在本地污水監測中檢測到被世衞列為需密切監察的新冠病毒變異株KP.2。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今日(20日)發布一項有關口服抗病毒藥物「帕克斯洛維德」的研究,顯示若患者於病發後5日內服用「帕克斯洛維德」,當出現急症期後(即檢測陽性21天後)死亡的風險,較沒有用藥的患者降低約40%。同時該藥物亦能降低患者在急症期後出現心血管和呼吸系統後遺症的風險。

口服藥有效降低重症死亡率

中大醫學院指,該次研究分析了本港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間,逾5萬名年滿18歲新冠住院病人的資料,其中約1萬5千人在病發5天內獲處方「帕克斯洛維德」,其餘則沒有在急症期內服用該口服藥。研究結果發現新冠住院病人如有服用「帕克斯洛維德」,他們於急症期後死亡的風險為6.9%,較未服用住院病人的13.5%低。

另外亦根據研究數據顯示,約10%至30%病人在新冠急症期後,仍會出現不同後遺併發症。中大醫學院又指,儘管「帕克斯洛維德」於2021年底已開始處方予新冠病人,但該口服藥對新冠患者,尤其是住院患者出現急症期後死亡和後遺症的影響,仍未被廣泛探討。

倡當局備足夠份量抗病毒藥物應付需求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莊家俊建議,為有效減輕新冠病毒對患者處於急症期或急症期後的影響,當局應備有足夠份量的抗病毒藥物,以應付需求,尤其當社會正面對病毒新變異株的挑戰。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醫療體系及政策研究所總監楊永強指,該研究是首個能展示「帕克斯洛維德」對新冠住院患者具有長期效用的研究,反映口服抗病毒藥物可與新冠疫苗的保護效果相輔相成,以減輕未來數年新冠病毒為全球所帶來的醫療負擔。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