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疑隱瞞大維修在即 海景變棚景 租客投訴無門 大律師釐清「無責任主動披露」

更新時間:06:00 2025-09-07 HKT
發佈時間:06:00 2025-09-07 HKT

當大廈踏入大維修階段,住戶們期間難免要忍受「沙塵滾滾」。有租客就在本地討論區上發文求助,指入住單位兩個月後,才得悉大廈需進行大型維修,影響居住質素及窗外景觀,因此打算「不交租」毀約。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時表示,此類糾紛需視乎租客租前是否主動確認維修事宜而定,直接「不交租」屬不明智的做法,建議先與業主進行協商。

租屋兩月遇大維修 海景變「棚景」

該租客聲稱,租賃單位前及起租後的首兩個月一切正常,大廈亦未張貼任何即將進行大維修的告示。而自己與業主及地產代理在溝通過程中同樣未提及此事。然而,起租僅兩個月後,大廈便開始搭設維修棚架,變得烏煙瘴氣。

他指,自己當初心儀單位可享海景才承租,「現在變成望棚、望網同維修師父」,直言若知道大廈將進行大維修,不可能選擇該單位。

該單位為兩年租約,首年死約期於明年5月底才結束,因此該租客打算「最壞情況」是直接停止交租,待業主通過法律程序申請執達吏收樓。

事件引發熱議,不少網民認為業主與代理有意隱瞞大維修計劃,「2個月前Agent(代理)及業主一定知要大維修,睇下有冇得話佢地隱瞞,即時取消合約」、「搜集吓幾時批出大維修合約,民事告個業主隱瞞有大型維修,搞到佢上法院為咗熄事寧人俾你退租」。

不過,有部份人認為該租客的退租理據不夠充份,「除非租約有寫包海景,唔係點睇都係樓主單方面違約,贏面係零。」

有網民則提及釐印問題,認為若租約未辦理釐印手續,可嘗試通過法律途徑,以此規避毀約責任,「簽左死約沒得斷,可以叫業主減租或者傾下賠錢走人,如果未打釐印 可以試下找律師踢份合約」。

律師建議「開心見誠」 與業主協商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建議,與業主說明搭棚對居住的影響,嘗試商討補償部分費用、提早終止租約或減租的方案。並建議租客和業主之間在簽約時,應諮詢律師以保護自身的權益。可向民政署、議員辦事處或私人律師尋求法律諮詢。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建議,與業主說明搭棚對居住的影響,嘗試商討補償部分費用、提早終止租約或減租的方案。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建議,與業主說明搭棚對居住的影響,嘗試商討補償部分費用、提早終止租約或減租的方案。

執業大律師解析網民建議

第一:業主或代理無需主動告知細節

租客需自主考察,業主或代理沒有披露所有細節的責任。不同租客關注的核心需求不同,無法要求業主或地產代理揭露所有潛在問題,需租客依自身需求主動確認。陸偉雄解釋法律亦未強制要求業主主動披露,「究竟大廈需不需要維修、是否漏水,甚至是凶宅都沒有責任一定要告知」。

但他強調,若租客在租前主動詢問「是否會進行大維修、搭棚」等問題,業主與中介則負有「如實回應」的義務。若誤導或刻意隱瞞,租客可憑此推翻租約。反之,若租客租前未主動確認,則不能夠以「維修影響景觀」為由毀約。

第二:「不交租拖延收樓」 需承擔嚴重後果

他指出,不交租是「最愚蠢的做法」。在租約未被推翻的前提下,租客不交租屬於違反租約義務,業主有權向法庭申請收樓。同時租客需承擔單位空置期的租金損失,甚至是追討過程中的法律費用,「不僅失去了住的地方,甚至還要交租給他,白交租。雖然已經搬離了,但仍然有交租的責任 」。

第三:「不可抗力」無法適用於香港租務

「不可抗力」特指無法預見的天然災害,如香港幾乎不會發生的龍捲風、地震等。而香港每年都會有颱風,天文台會提前數天發布預警,屬可預期的常見情況。因此與「不可抗力」毫無關聯,無法作為毀約依據。

第四:租約釐印是雙刃劍 關乎雙方權益

釐印本質是使租約具備法律認可的效力,雖然無法例規定不打釐印即犯法,但打釐印可保護雙方權益。並指出這是把雙刃劍,「可以對你有利 同時間也會對你不利」。因沒有法律認可,即使交了租金或按金,業主仍然有權趕走租客。

相關文章:鄰居凌晨開強光管惹困擾 網民教用反光貼 大律師籲勿報復 可提民事訴訟

相關文章:前業主欠債留下「蘇州屎」 新租戶慘遭滋擾 律師教路如何應對

相關文章:租樓滲水遇業主違諾遲維修 想毀約又怕撻訂 大律師:需提供關鍵證明

相關文章:港漂花5萬誤租曱甴屋 廚櫃滿布蟲卵 代理稱上手為日本人「還教育我『要習慣香港』」

相關文章:被指「損壞櫃門」扣5萬按金 租客強調門鉸早已鬆脫 入稟向業主追討 睇清退租4大流程減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