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降建築成本 重振競爭優勢|龍漢標

更新時間:13:56 2025-08-25 HKT
發佈時間:13:56 2025-08-25 HKT

香港建築成本長期高企,不僅在亞洲首屈一指,更長居全球前列,已漸成窒礙本港發展的關鍵瓶頸。此際正值香港經濟轉型與北部都會區開發之關鍵時刻,若未能及時破解此一難題,香港在招商引資和推動發展方面的既有優勢難免受到影響。有鑑於此,筆者提出三管齊下的綜合策略,冀能有效緩解建築成本困局,重振香港的競爭優勢。

本港建築造價長年居高不下,動輒比內地同類工程高出4至5倍。其癥結之一,在於本港工程長期倚重英國標準(BS)及美國材料及試驗學( ASTM )標準建築材料,品質雖有保證,惟價格相對昂貴。相較之下,符合中國國家標準(國標)建築材料即使價格較低,在質量及供應穩定性各方面同樣優秀,然而受制於本港現行審批制度的限制,國標建築材料卻未能得到廣泛採用。

筆者欣見,政府在北環線工程中率先採用國標,此舉具有重要之示範意義,預料採用國標可望降低建築成本20%至30%,並縮短工時2至4年,成效顯著,堪稱重大突破。有鑑於此,筆者建議政府應把握時機,以北部都會區為試點,推動建築工程與國家標準銜接。

在北都的道路及公共設施等基建的設計、質量及安全要求,採用國標,有助壓低成本,亦能推動與國家標準一體化,一舉兩得。
在北都的道路及公共設施等基建的設計、質量及安全要求,採用國標,有助壓低成本,亦能推動與國家標準一體化,一舉兩得。

籲北都基建對接國標

首先,在北都的道路及公共設施等基建的設計、質量及安全要求,應採用或接納國標。同時,公共工程採購程序亦應逐步修訂,承認國標材料及設計,並且與國家標準機構建立質量認證互認機制,加快符合香港質量標準的內地產品認證程序。如此不僅有助壓低成本,亦能推動與國家標準一體化,一舉兩得。

料可降成本提效

建築成本高企的另一重要因素,在於繁複冗長的審批流程。發展局去年推出逾百項精簡審批流程措施,方向誠然正確。其中,消防處在今年設立「消防驗收統籌辦」,大幅縮短新建築物驗收及發證時間,業界反應正面。

然而,改革步伐不應止於此。若要進一步提速及降成本,應進一步推行專業人士自行認證制度,允許具備資格的專業人士在其領域內進行自行認證,同時配合政府抽查機制,取代以政府部門審核把關的模式,既可大幅縮短審批周期,又能有效釋放政府行政資源,實現政府與業界的互利共贏。

簡化繁複審批流程

此外,香港可借鑑新加坡的成功經驗,運用數碼化平台整合規劃、地政、屋宇署、消防等多部門的建築審批流程,實現真正的「一站式」服務。新加坡近年推出的一站式數碼平台,僅需在設計、施工及竣工三個關鍵階段提交申請,每一階段均同步獲得多個部門聯合審批工程,減省重複遞交文件,顯著縮短審批時間。若香港能推行類似制度,不僅能提升整體效率,亦真正做到拆牆鬆綁。

降低建築成本,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實需政府、地產及建造業界和專業界別同心協力。筆者建議由建造業議會牽頭設工作小組,匯聚各方就現行標準、審批程序等全面檢討,辨識改革重點、提出具體可行方案、協助制訂落實時間表,並定期檢討改革成效。如此方能確保措施持續推進,避免淪為空談。

借鑑新加坡落實改革

香港建築業底蘊深厚,技術精湛,惟高成本問題已成為制約發展的關鍵瓶頸。正值北部都會區開發的歷史機遇,若未能及時革新,將錯失重要發展契機。筆者認為,政府透過在北部都會區率先推行國標對接、全面簡化審批流程,並設立跨部門工作小組統籌落實,三策並舉定能重塑建築成本競爭力。

龍漢標

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