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產業化落地 京東看上了「玩具+AI」

更新時間:10:19 2025-08-01 HKT
發佈時間:10:19 2025-08-01 HKT

據星島環球網報道,京東近期在大模型產業化落地連環「出招」,該公司在7月30日舉辦2025 AI玩具大會,展示了JoyInside給玩具和機器人等不同硬件載體賦予「智慧」的能力。而在7月26日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發佈了全新升級的大模型品牌JoyAI以及京東旗下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探索研究院副院長何曉冬表示:「我們正在將JoyInside平台的能力,探索在不同硬件中應用,如機器人、機器狗、玩具等,為不同的硬件載體賦予智慧,讓有溫度的終端交互無處不在。」

智能交互讓玩具「活」起來

改變玩具乃至機器人的交互形態,是京東JoyInside為行業帶來的解題新思路。京東方面表示,基於公司在客服、數字人、導購等場景中10餘年積累的智能交互能力,JoyInside能夠為產品提供「有溫度的靈魂」,給玩具帶來高情商對話體驗、多元場景適配、海量角色選擇、言行高度一致等四大優勢,最終幫助品牌迅速打造出消費者願意買單的AI寵物、玩具和伴侶。換言之,京東採取的思路,就是讓傳統的玩具、機器人等「活」起來。

京東日前發佈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
京東日前發佈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

值得注意的是,AI玩具不只是利用大模型一問一答,而是圍繞場景搭建一場遊戲式的對話。

京東集團探索研究院具身智能負責人戴文軍向記者表示,在JoyInside與合作夥伴打造的某款玩具中,有小朋友通過和AI玩具進行了1000輪的聊天,並最終在一遍又一遍的對話中自己構建了一個王朝、一個文明;「這種能力是以往的玩具所不具備的。」不過戴文軍也強調,任何玩具都會存在依賴性問題,而京東JoyInside在玩具選品上也會更加鼓勵小朋友「走向戶外」。

在與企業合作方面,JoyInside採取端到端的整套解決方案:涵蓋京東雲智算基礎設施、大模型和多模態能力、遊戲交互、語音優化、內容生態、交互策略迭代機制等。

比如在遊戲交互方面,JoyInside能建立長期記憶、可主動觸發,並針對0-2歲幼兒安撫、3-6歲早教啟蒙、少年期興趣對話等提供差異化方案;比如在內容生態方面,JoyInside吸收兒歌繪本、啟蒙讀物、趣味故事等內容,在角色互動中寓教於樂,並構建「調研--測評--迭代」的交互策略優化機制,讓玩具能夠持續「進化」;比如在技術底層,JoyAI大模型整合RAG(檢索增強生成)、TTS(語音合成)、ASR(語音識別)、LLM(大語言模型)等多模態能力,讓企業部署AI大模型時能夠「開箱即用」。京東方面表示,JoyInside的能力已經可以全面滿足玩具品牌對AI技術的需求,讓品牌專心打造產品,雙方各展所長。

數十品牌接入京東JoyInside

目前,已有數十家主流機器人和AI玩具品牌已接入京東JoyInside,包括被視為「AI版Labubu」的Fuzozo芙崽,教育品類的火火兔、元蘿蔔、心大陸,產業領域的雲深處、眾擎等。

「京東既能洞察消費趨勢,又具備AI消費場景和覆蓋全國的終端渠道。我們將通過與各大品牌方協同研發、數據共創、全渠道部署,合力打造『懂消費者』的AI生態場景。」京東零售大商超玩具樂器總經理丁娟表示。

有望成為最快「掘金」品類

作為傳統電商巨頭,京東率先將自己新發佈的AI大模型選擇在玩具領域落地,著實令各界感到意外。最直接的因素便是隨著具身智能應用場景的快速拓展,AI玩具有望成為最快「掘金」的品類。

京東集團探索研究院具身智能負責人戴文軍向記者表示,京東AI大模型選擇在「玩具+機器人」領域落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機器人在未來一定會走進千家萬戶,為此,京東已經構建了包括技術+品牌+營銷+內容等在內的完整生態鏈;同時,京東也認為,一個家庭中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各類玩具一定是推陳出新的,反映到市場上,意味著AI玩具會有可觀的市場增量。

事實上,從ChatGPT的驚豔亮相到Deepseek重塑AI認知,再到宇樹機器人在春晚的高熱度曝光,快速發展的AI技術如今對消費者而言已是觸手可及。

由京東超市與深玩協聯合發佈的《AI玩具行業白皮書》顯示,中國AI玩具市場將於2030年突破百億規模,年增長超過70%;相對應的,眾多玩具品牌雖然善於挖掘市場需求,但在AI技術層面卻存在一定的短板。京東零售玩具負責人蔣天嬌表示,AI玩具作為一種新興品類,其背後的客群畫像主要以一、二線城市的高學歷且擁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家庭用戶,而這一客群與京東現有用戶擁有較高的契合度;「因此京東會在AI玩具領域做持續且大力的投入」。

事實上,除了AI玩具擁有廣泛的商業前景之外,京東也寄希望於通過這一新興品類,進一步塑造消費者對京東品牌的認知。京東集團探索研究院何曉冬表示,京東JoyInside希望在AI玩具賽道抓住新的產業機會,讓AI從數字世界走向實體世界,讓消費者形成「買機器人、買玩具上京東」的品牌心智。

京東也對AI玩具產業的未來充滿信心。在2025 AI玩具大會上,京東零售提出將打造20款「千萬包銷新品」和100款「百萬新品」,讓智能交互走向更多終端。

大模型產業化落地 不只商用端

當前,在AI與機器人加速融合的背景下,整個行業正圍繞「本體、小腦、大腦」三大核心架構持續演進技術方案,其中「大腦」所依託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成為關鍵突破方向,全球機器人產業正邁向智能化、具身化的新階段,而京東更是在相關領域動作頻頻。

就在7月30日,具身智能公司RoboScience宣布完成近2億元天使輪融資,而領投的正是京東。自今年5月至今,京東已先後投資了智元機器人、千尋智能、逐際動力和眾擎機器人等多家具身智能企業。

但與此前具身智能投資不同的是,此次JoyInside開始嘗試讓AI大模型的落地應用從商用端切入到通用市場。

何曉冬向記者表示,目前具身智能大多應用在工業領域,如京東倉庫內的無人車、無人倉、機械臂、機器人等;而在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服務領域,無論是附身智能還是具身智能,都需要有更多通用化的能力。

「比如很多具身智能企業在運動控制方面有很強的能力,可以讓機器人做出翻跟頭、側空翻等高難度動作,但在大模型能力上存在欠缺,而這是相關產品進入通用領域的重要條件」,何曉冬表示:「JoyInside可以為這類企業提供相應的能力,使整個行業的發展迅速上一個台階,使產品更加智能化。」

IDC中國研究經理李君蘭受訪時表示,「家用消費端」是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終極應用場景,而AI大模型能夠顯著提升機器人在語言交互與情緒回應方面的能力,增強了其在消費端的情緒價值,隨著硬件成本持續下降與任務交互體驗優化,C端市場需求也將逐步得到滿足,有望釋放增長空間。

李君蘭也認為,AI的產業化落地不再局限於互聯網和數字空間,而是延伸至現實物理環境。具身智能機器人作為AI能力進入物理世界的關鍵載體,推動AI應用從「理解世界」走向「影響世界」。這一轉變不僅拓展了AI產業的邊界,也重構了其技術架構和價值體系,推動AI向「模型--本體--場景」軟硬件一體化方向演進。但目前整個行業仍處於探索期,短期仍受倫理安全、體驗穩定性及預期管理等因素制約。

何曉冬還透露,目前京東在附身智能和具身智能領域採取二者並行的戰略,除了為相關企業提供AI大模型賦能外,京東在具身智能領域也已經進行了多項投資,在未來也會有自己的新規劃。

記者:周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