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大時代|恒指時光倒流97年 專家:「投資初哥」入市良機
發佈時間:16:57 2022-10-14 HKT

過往兩年,港股投資者的心情有如經歷高山低谷,去年二月恒指創31183點高位,其後展開一段深度調整,截至10月14日,恒指收報16587點,累跌近47%,較1997年8月7日創下的當時歷史新高16820點更低,不少人將今次跌市與97年股災相提並論。然而,金融市場「有危便有機」,專家認為現時港股的低位,很有可能是一眾「投資初哥」入市並累積第一桶金的好時機。
以今年22歲至25歲的「Z世代」、在大專或大學就讀一般科目的畢業生、起薪點約1.2萬至1.5萬元為例,中國通海私人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張佩儀認同今次「大跌市」是他們入市的好時機,並指「高位時入唔到市」,但強調年輕人不應「一見到平就蜂擁入市,而是應該趁機學嘢,唔入市就永遠學唔到嘢」。
張佩儀表示,「投資初哥」首要考慮現時仍處於加息周期、疫情仍存在不明朗因素、美元強勢下各國貨幣匯率處於低位,均為投資風險。「大市現時是否已見底仍是未知之數,但相信離底已不遠了」,她認為年輕人首要學習的是如何分段入市、以小搏大,倘恒指重回三萬點,「身家漲幅高達一倍」。
專家倡年輕人可考慮月供股票 定期檢視強積金組合
策略方面,張佩儀估計年輕人沒有太多資本,建議月供基金或股票,籲年輕人每次發薪存起當中的10%至20%,以1.5萬月薪來計算,建議存起約3000元,均分至長、中、短線投資,每部分1000元。
張佩儀續指,短線可以持有外幣,因年輕人可能會外遊或工作假期,持有外幣具有較大彈性;中線可以持有較穩當的銀行股,宜留意哪些股份的派息較高;長線可以留意指數基金,主要由於現時環球股市均表現疲弱,「淨係買香港指數都有幾厘息」,她亦看好科技基金,料未來仍是一大投資主題。
今年以來的強積金人均收益不斷「見紅」,張佩儀寄語年輕人「不要怕買高風險(基金)」,因未來的工作年期仍長,但必須定期檢視強積金回報表現,「每三至六個月小檢一次,一年大檢一次」,整合該年投資回報。
分析師:宜選行業中一二線企業及有盈利基礎的股份
華盛証券證券分析師聶振邦認為,現時恒指仍處於低水平,以投資期三年或以上來看,相信是合適的入市時機,籲年輕人可以留意新經濟產業股份,例如資訊科技股、生物科技股等。然而,過往兩至三年,許多大大小小的新經濟股來港上市,惟業績連年虧損,長遠發展仍是未知之數,故年輕一代投資者應謹慎選股,宜選行業中一二線企業及有盈利基礎的股份。
資金分配方面,聶振邦指年輕人資本未必太多,如資金不足又想低吸大型股份,可能考慮鎖定兩至三隻優質股份進行月供,慢慢建立投資組合。進取型投資者可以把六至七成資金部署於新經濟股,其餘三至四成資金部署買入股價穩定及高派息的股份,例如內銀股及本地地產股等。謹慎型投資者投資者可以把五成資金投放於新經濟股,其餘五成買入股價穩定及高派息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