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頭」甲骨文引爆猜字瘋潮 專家開估網民哀號話認輸

更新時間:07:00 2025-11-28 HKT
發佈時間:07:00 2025-11-28 HKT

古漢字起源甲骨文,近日成為網上熱門討論焦點,有人將一個狀似洗頭的甲骨文放上網,邀請民眾「猜猜它是誰」,引起熱烈反應。不過,當專家揭開答案後,卻又一地「眼鏡碎」,紛紛抱怨「估唔到」。

吸引逾2000留言討論

據上游新聞報道,內地社交平台近日出現一則「猜猜甲骨文這是什麼字」的帖文,引發廣大網民興趣,熱烈討論可能的答案。

引起猜字風的甲骨文,形狀是有「一人彎身探向盛器,似有線條自頭部垂落」。網民紛發揮想像力,「這不就是在洗頭嗎」、也有人認為「像在吐」。

帖文迅即吸引逾2000條留言,反映民眾對這個甲骨文的「真身」很好奇,較多人估的分別是「吐」或「沐」。

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資訊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永革表示,查看字形圖片後明確表示,掀起網上大討論的甲骨文,雖然形態與「盜」字相似,但卻不是經過學界確認的甲骨文,更不是「沐」字。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出土文獻綜合研究中心李發教授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圖片中央的圖形可能來自書法創作。「書法中為了藝術效果,會對結構進行調整,有時不完全符合文字學依據。」

劉永革從「盜」字甲骨文的構形解釋,「上方的三點水表示『涎』,體現出『對財物垂涎而偷取』的含義,是該字本義來源。」至於網友解讀成「吐」或「洗頭」,他認為反映的是現代讀者基於圖像直覺的本能反應。

李發進一步指出,單純「看圖說話」是公眾認識古文字最常見的誤區。「漢字是活的文字,要將古文字置於動態發展的過程中觀察,尋繹其演變的軌跡。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認識古文字還需要瞭解文字記錄語言的方式。」

「面對古文字,大眾最容易犯的就是『憑感覺猜』。」劉永革提醒,甲骨文中象形字只佔很小一部分,判斷字義應該去專業的網站去查。「如喜歡甲骨文,就去『殷契文淵』平台等權威資料庫查詢,每個甲骨文字都經過了專家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