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头」甲骨文引爆猜字疯潮 专家开估网民哀号话认输

更新时间:07:00 2025-11-28 HKT
发布时间:07:00 2025-11-28 HKT

古汉字起源甲骨文,近日成为网上热门讨论焦点,有人将一个状似洗头的甲骨文放上网,邀请民众「猜猜它是谁」,引起热烈反应。不过,当专家揭开答案后,却又一地「眼镜碎」,纷纷抱怨「估唔到」。

吸引逾2000留言讨论

据上游新闻报道,内地社交平台近日出现一则「猜猜甲骨文这是什么字」的帖文,引发广大网民兴趣,热烈讨论可能的答案。

引起猜字风的甲骨文,形状是有「一人弯身探向盛器,似有线条自头部垂落」。网民纷发挥想像力,「这不就是在洗头吗」、也有人认为「像在吐」。

帖文迅即吸引逾2000条留言,反映民众对这个甲骨文的「真身」很好奇,较多人估的分别是「吐」或「沐」。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资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表示,查看字形图片后明确表示,掀起网上大讨论的甲骨文,虽然形态与「盗」字相似,但却不是经过学界确认的甲骨文,更不是「沐」字。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李发教授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图片中央的图形可能来自书法创作。「书法中为了艺术效果,会对结构进行调整,有时不完全符合文字学依据。」

刘永革从「盗」字甲骨文的构形解释,「上方的三点水表示『涎』,体现出『对财物垂涎而偷取』的含义,是该字本义来源。」至于网友解读成「吐」或「洗头」,他认为反映的是现代读者基于图像直觉的本能反应。

李发进一步指出,单纯「看图说话」是公众认识古文字最常见的误区。「汉字是活的文字,要将古文字置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观察,寻绎其演变的轨迹。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认识古文字还需要了解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

「面对古文字,大众最容易犯的就是『凭感觉猜』。」刘永革提醒,甲骨文中象形字只占很小一部分,判断字义应该去专业的网站去查。「如喜欢甲骨文,就去『殷契文渊』平台等权威资料库查询,每个甲骨文字都经过了专家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