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大熊貓|廣東潮州漁民捕到韓江黿 體重超5公斤

更新時間:13:00 2025-09-21 HKT
發佈時間:13:00 2025-09-21 HKT

韓江潮州段再現「水中大熊貓」黿,體重超5公斤。近日,廣東潮州有漁民在韓江潮州市區段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韓江黿,這也是近年來韓江流域發現的第6隻韓江黿。隨後,有關部門將這隻韓江黿送往自然保護區內放生。

該物種已生存1.75億年

據內媒報道,潮州市漁民在韓江市區段收網時,發現網中有一隻形似「大甲魚」的生物,與潮州市海綜支隊微信公眾號所宣傳的韓江黿(yuan,普通話拼音)非常相似。

漁民立即將該生物解救上船,用大水桶進行養護,並迅速聯繫潮州市海綜支隊。該支隊接報後第一時間趕往現場,並聯繫韓山師範學院生物科學院及南海科學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到場協助鑒定。

經專家鑒定,該生物系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韓江黿,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身長45厘米,寬35厘米,重11.8市斤(約5.9公斤),健康狀態良好。

冷知識

黿是國家一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世界最大淡水鱉之一,背甲可達2米,重70公斤以上。黿對生存環境的要求較高,性成熟年齡晚(10年以上),由於棲息地生境被破壞,人類亂捕濫殺等原因,其野外資源極度瀕危,2000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EN),2003年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

黿是—種古老生物,迄今已生存1.75億年,在自然界的數量遠比大熊貓少,故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據歷史記載,我國江西、山東、湖北、江蘇、浙江、廣東、海南、福建等地均曾分佈有野生黿的種群。2000年調查顯示,全國約有200隻黿。據珠江水產研究所2014—2017年野外調查結果顯示,在廣東、雲南、浙江、上海、福建等黿的歷史分佈地實地調查後,僅在六個場所發現人工馴養成體黿13隻,歷史分佈的天然水域已多年沒有發現野生個體的相關報道或信息。2004年10月,潮州市設立了「潮州韓江黿、花鰻鱺市級自然保護區」,韓江於2020—2021年陸續發現黿。

據相關專家介紹,發現黿時,首先觀察黿的整體情況,包括測量黿的各項指標,包括體重、體長等,再觀察黿的體表是否存在損傷,活動能力活潑程度,對周圍環境影響的反應能力是否正常。放生時,需選擇適合黿生存條件的地點,即水體清澈、水質良好且具備一定面積沙體清潔的沙灘,最好是確認已經存在黿活動且沒有人類活動的地點,在早晨或者傍晚氣溫較為適宜的時間進行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