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屋苑停車場藏清末巡撫紀念亭 文物部門:原址保護不可移動文物

更新時間:14:00 2025-08-08 HKT
發佈時間:14:15 2025-08-08 HKT

近日,廣東珠海香洲區心海州小區內的一座「黃中丞公紀念亭」引發關注。這座紀念清末廣西巡撫黃槐森的建築藏身於地下停車場,其現狀源於城市開發過程中特殊的保護方式。

早年隨區域開發被納入地庫範圍

據了解,黃中丞公紀念亭始建於1949年,亭後嵌有一塊大理石紀念碑,碑文詳述了黃槐森的生平事跡。黃槐森是清末香山縣(今珠海鬥門)的歷史名賢,官至雲南巡撫、廣西巡撫(銜正二品)。他曾創辦廣西第一所新式學堂——廣西體用學堂,崇尚「師夷長技以制夷」,因清正敢言獲「鳳鳴朝陽」美譽。該紀念亭兼具史學與文學價值,是研究珠海地方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相關新聞:西夏陵墓群申入名錄成功 中國世遺總數增至60項

相關新聞:五一假期︱明孝陵600年石獸遭塗「到此一遊」 網民:南京唯一世界文化遺產

據經視直播報道,這座紀念亭最初位於前山社區的露天廣場。十多年前,因心海州小區開發建設,其所在區域被改造為地下停車場及上層平台。紀念亭被保留在原址,最終「落戶」於地下停車場內。

針對紀念亭的保護現狀,珠海市香洲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工作人員7日介紹,該亭屬於不可移動文物。早年城市建設時,文物保護意識相對不足,導致紀念亭隨區域開發被納入地下停車場範圍。

工作人員介紹,小區建設時已為紀念亭設立了獨立的保護空間,日常由管理處負責管理和養護,社區與管理單位會定期巡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紀念亭禁止亂塗亂畫、敲打等破壞行為。

關於是否遷移的問題,工作人員透露,此前曾考慮將其遷出。但因遷移需要較大經費,且亭體為整體結構,遷移切割可能造成二次破壞,加之相關手續繁瑣,經專家論證後,決定維持原址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