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工業界(一)經民聯內鬥 論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優勢 許文俊籲建港深西部鐵路 黃永威冀借鑒樟宜機場
發佈時間:18:25 2025-11-22 HKT
政府主辦的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今日(22日)就工業界(一)組別進行辯論,候選人包括經民聯黃永威和許文俊。
黃永威指,香港在「一國兩制」優勢下,工業界應把握機遇,創造就業,撐起香港經濟。提出四大政綱,旨在打造「香港製造」新品牌,並建構安全的供應鏈,以應對新技術和創意,協助建立傳統品牌。同時,需確保關鍵物料供應穩定,讓生意得以持續發展。他強調香港工業應追逐新機遇,爭取工業用地以擴展平台公司,並集中資源,將香港工業融入大灣區發展。政府應務實優化政策,建立工業資訊一條龍服務,為業界提供支援。
黃永威提「人機物法環」五大方向
黃永威提出「人機物法環」五大方向,其中「人」是指打造全球工業人才庫,培養本地精英,吸引國際人才,並暢通大灣區人才流動,確保人才來港發展順暢。「機」代表將香港院校的AI,落實各行各業。「物」就是憑藉香港物流優勢,設供應鏈管理中心,聯通灣區與國際;「法」就是政府拆牆鬆綁,稱「手續簡化啲,生意就可以做好啲」;「環」即是政府需成為業界的戰略夥伴,提供支援和政策,讓各國對待的發展得以發揮,協助企業把握機遇,提升防風險能力。
許文俊:實現工業家願景和IP人創造力
許文俊表示,自己在工業設計及出口領域擁有逾20年經驗,並曾擔任香港工業總會青年委員會主席。他指出,現時首要任務是集結工業界的力量,支持提升創新能力。其次,應加速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為工業提供更多空間和機遇。他強調香港需更積極培養創科工業人才,促進產學研融合,為工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同時亦需配合香港經濟發展,推動IP產業、銀髮經濟、寵物經濟,以及新增食品認證等領域,將香港工業的「餅」做大做強。他表示,參選的唯一目的是希望獲得更大的平台,實現工業家的願景和IP人的創造力,為香港工業再創黃金時代。
興建港深西部鐵路引線
在必答環節方面,兩位候選人討論如何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優勢。許文俊表示,香港國際機場的第三跑道落成後,創造了大量職位及商機。他認為,香港應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機遇,進一步提升其航空樞紐地位。他認為若能興建港深西部鐵路,直接連接深圳寶安機場,將有助實現海空聯運一體化,提升貨運效率。
多點聯運模式 錯位互補優勢
許文俊亦提及,現時已有不少建議及政策方向,如在珠海辦理登機手續後,即可在香港登機。他認為,香港應加強與其他航班的合作,推動多點聯運模式,實現錯位互補、優勢互補。他強調,新鮮蔬果、花卉、電子產品以至晶片等,均高度依賴空運,因此鞏固香港的航空樞紐優勢刻不容緩。他承諾,若成功當選,將與運輸物流業界及工業界代表合作,研究如何加快貨物運送至客戶手中,為客戶創造幸福感。
黃永威表示,大灣區作為主要製造中心,四分之三的空運貨物經香港國際機場處理。他認為,香港應把握高價值電商及冷鏈物流的趨勢,並提及機場管理局在東莞設立空港中心,旨在將內地貨物經東莞預先處理後,透過水路運至青衣,再集散至機場或轉為海運。
借鑒樟宜機場模式 發展機場城市
黃永威建議,香港可借鑒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成功經驗,透過發展機場城市,將部分轉機旅客轉化為過夜旅客,從而帶動香港經濟。他期望,配合新落成的第三跑道及第二客運大樓,可整合更多零售、演唱會、娛樂及地標性設施,以吸引並留住旅客。
另一條必答題,詢問如何推出政策措施以匯聚全球頂尖創科人才。黃永威指吸引頂尖的創科工業界的人才需求,需有一套由輸入培育到流人才的完整策略,目標希望津貼中年人學習新技術,給年輕人體驗式學習「落手落腳」試做,培養他們的興趣,冀政府推行中高齡工人、工業轉型就業專才計劃,培訓AI應用、智能製造和綠色技術等。他又認為可在北都和外島建立留才機制,如為專才預留住房、國際學校和醫療配套落戶計劃。
許文俊指出,香港有足夠的能力去培養高尖人才,香港有5間全球100大大學,科技大學香港醫學院即將成立,連同北都大學城,相對本港有巨大協同效應,認為工業界可以就本土培養、引入尖端人才做得更多。他強調「科技無論是多先進,都要找到著力點,要找到場景,要找到切入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