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商界(三)論提高大灣區交通融合 嚴剛倡高鐵地鐵化 張琪騰促增無感通關

更新時間:12:36 2025-11-22 HKT
發佈時間:12:36 2025-11-22 HKT

政府主辦的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今早(21日)就商界(三)組別進行辯論,候選人包括現任議員嚴剛,以及民建聯的張琪騰。

嚴剛提倡以中企所長、貢獻香港所需

嚴剛表示,作為中資企業的資深管理人員,於回歸前已來香港定居工作,見證香港回歸以來的變化,強調中資企業長期紮根香港,與香港同風雨、共發展,是經濟與民生建設的重要力量。他今次參選為業界提出搭建五大橋樑,包括多元協同、創新發展、溫暖民心、區域合作,以及拓展海外,努力以中企所長、貢獻香港所需,推動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

張琪騰自言年青有拼勁、紮根中企、深耕社區

張琪騰表示,今次參選是對自我的挑戰,亦是回應自己服務社會的志向及初心的實際行動,又稱10多年參政、議政的經驗、服務中企的經驗是他參選商界(第三)的底氣,強調自己年青有拼勁、紮根中企、深耕社區,且重視中企的聲音,提出推動北都發展納入「十五五」規劃,以服務國家戰略需要;持續優化上市融資制度;鞏固國際金融中心;護航中企出海,打造國際產業鏈;凝聚中企力量,改善民生福祉。

嚴剛建議大灣區內的高鐵「地鐵化」

在必答環節中,被問到有何建議提高大灣區內的交通便利性,加強香港與其他灣區城市的高質量互聯互通。嚴剛表示,大灣區的融合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形成了一小時的生活圈,建議完善現時的跨境交通網絡,例如港珠澳大橋每日通行量約1萬輛車,而深中通道每日達10萬輛,希望可盡快推動「東進東出、西進西出」,增加大橋使用量;又建議大灣區內的高鐵「地鐵化」,提高市民來港的便利度。

張琪騰推動「無感通關」令港車北上更暢通

張琪騰認為要發揮香港所長,貢獻灣區所需,交通便利是促進灣區融合發展很重要的一環,建議要升級跨境鐵路基建的網絡,打通深港鐵路的暢通性,可大大提升深港及大灣區的交通網絡;其次是推動「無感通關」,令港車北上更暢通;在需求及承受力之間取得平衡,逐步增加「粵車南下」的名額。


被問到醫療系統人手短缺,有何建議吸引更多海內外人才來港發展。張琪騰認為,政府修訂條例可引入海外醫生後,當局亦更主動走出去作全球招聘;內地亦盛行中西醫協助模式,故要加強推動中醫藥發展,又可吸引內地中醫人才來港,結合中西協作;爭取本港第三間國際實驗室。嚴剛指出,香港目前缺乏約1萬醫生,醫學院每年只有500名畢業生是不足以應付,長遠而言需要引進國際及內地的優秀人才來港;亦要定時檢討引入護士的名額,適時要增加;創造政策配套留住醫療科研人才。

張琪騰稱以深夜街站精神了解中企所想

張琪騰在總結時承諾,當選後會落實競選政綱,為中企爭取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改善民生、良政善治貢獻所長,並會以深夜街站的精神了解中企所想,服務中企所需,又會推動中企與政府定期溝通的平台,協助中企了解政府政策,更好助力「由治及興」。

嚴剛將繼續務實有為、積極為業界發聲

嚴剛表示,在當前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下,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期,有巨大的挑戰,亦有發展的良機,需要社會各界齊心協力砥礪前行,中資企業作為香港的重要持分者,更需要有擔當。他指若成功連任,將繼續務實有為、積極為業界發聲,推動中企成為香港多元協作的推動者、創新發展的引領者、溫暖民心守護者、區域協作的促進者,以及海外拓展的先行者。


記者:郭詠欣

攝影:盧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