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九龍東論壇 辯論環節「升溫」鄧家彪梁思韻就CBD發展駁火

更新時間:11:06 2025-11-13 HKT
發佈時間:11:06 2025-11-13 HKT

為加強市民對立法會換屆選舉各選區和界別候選人的認識和了解,並提高社會關注度,政府由11月11日起一連舉辦39場「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九龍東地方選區選舉論壇今早(13日)於觀塘曉光街體育館舉行。候選人包括工聯會鄧家彪、民建聯張培剛及顏汶羽、無申報政治聯繫的陳進雄及觀塘區議員梁思韻。

於政綱介紹環節,鄧家彪回顧其21年地區工作,並列舉三項重點成果,包括成功推動「取消強積金對沖」、協助觀塘劏房居民並增加過渡性房屋,及建立長者社區關懷名冊。他強調從政者應身體力行,做「真正的實幹者」。

顏汶羽直指東九龍交通問題,並提出具體解決方案。他回顧上任後力推「東九龍集體運輸系統」,借鑒內地城市經驗,成功促使政府接納中運量方案。該計劃預計明年招標、2027年動工、預計2033年落成,將服務約四十萬居民,有效緩解道路擠塞。他強調未來4年將會在落實重啟租置計劃做工作。

同屬民建聯的張培剛憑藉二十年地區服務經驗,提出多元民生政綱。他主張控制物價、改善基層交通與夜間服務、促進長者社會參與等政策。

陳進雄則指,自己「無政黨支持、無服務議會」背景,但期望成為市民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他特別關注全面精神健康政策,致力讓香港成為更宜居城市。他又以「撒種子」比喻選舉投票,表示只有將種子撒入泥土才能有結果。

梁思韻強調,其教育政策專業背景及作為兩位孩子母親的經驗,格外重視教育事務與家庭支援。她提出分階段的政綱,主張體制內優先推動文創及中小企業發展,並強調在職家庭最需要的是完善的託兒服務與醫療支援。

提問環節環繞「一國兩制」優勢及文化產業發展

其後是主持人提問環節,第一條問題是香港該如何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當中鄧家彪強調香港應利用其國際地位,發展成文化與創科並重的都會。張培剛主張人工智慧和創新科技發展,利用一國兩制優勢致力打造全球競爭的文化科技產業。梁思韻則認為應助人才拓展市場。

第二條問題是政府應該如何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梁思韻指,政府應以產業圈模式推動文化發展,並提供完整配套。陳進雄則以韓國政府成功案例為借鏡,主張香港應設立專項資助計劃,重點支持具潛力的文化項目走向國際。

辯論環節現激烈辯論  候選人進行多次直接質詢

辯論環節以「在交通擠塞問題下,打造九龍東核心商業區(CBD)的目標是否仍可行」為主題。與過去幾場論壇相比,本次辯論呈現出更強烈的交鋒氛圍,候選人之間多次進行直接質詢與觀點碰撞。

陳進雄在發言中質疑既有政黨的施政成效,在顏汶羽發表低空經濟意見後指,「4年前都有無人機」,直言「雖然有政黨紮根30年,但問題仍然未解決」,暗指政黨未能與時俱進解決區域發展問題。

另一場交火在梁思韻與鄧家彪之間展開。梁思韻當場質疑鄧家彪的CBD發展報告中完全未提及文創發展,鄧家彪立即反駁,強調報告內有12點建議與文體發展相關,希望對方「睇得全面啲」。梁思韻隨即回應:「有睇」、「太片面」。

而就辯論問題本身,鄧家彪在發言中強調政府應扭轉「大市場、小政府」的思維,主張由政府制定產業政策並擔任主要推動角色。他提及九龍東處於轉型期,認為必須從產業佈局著手,以解決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

張培剛則明確主張「加速」推進CBD建設,吸引企業遷移到九龍東甲級商廈。顏汶羽則指出「起動九龍東」計劃已進入第四個五年,批評過去過度側重硬體建設,他主張在結構上融入產業發展思維。

記者:郭文卓

攝影:葉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