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行會成員指加快北都發展具針對性 經民聯讚「有驚喜」
發佈時間:17:37 2025-09-17 HKT

新一份《施政報告》今日(17日)出爐,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多項經濟及民生措施。民建聯關注AI發展、北部都會區建設及房屋政策等範疇,促請政府在推動AI發展上要「大刀闊斧」地培育及吸引人才,並為北部都會區設立專屬法例框架,以創新方式加快發展。經民聯則稱讚報告「夠紮實」、「有驚喜」,支援中小企措施是「及時雨」。
陳清霞:立足更高起點規劃香港未來
行會成員陳清霞表示,《施政報告》貫穿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的主題,積極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深入融入大灣區建設,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立足更高起點,科學規劃香港未來發展。她指加快發展北都是重中之重,北都是本港未來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今次《施政報告》針對性提出透過簡化行政措施加快審批、開發及建設,制定專項法例全面推動市場參與發展。尤其是強化組織領導實施,特首親自掛帥,提升決策層次,下設三個工作組,加強督導、統籌和協調,整合力量全力推動。
她又指,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是香港科技發展的核心所在,《施政報告》就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發展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成立AI效能提升組,推動政府部門科技革新,優化工作流程;要求在工作中有效應用AI技術,提升政府效能;以更大力度培育本港及吸引國內外AI人才。
陳清霞表示,行政會議成員將深入理解、正確把握《施政報告》,更好履行職責,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施政,做好引導工作,促進社會共識。
民建聯:大力發展AI須思考「錢從何來」
民建聯議員葛珮帆表示,歡迎報告中提出多項AI發展政策,但她強調,政策的執行細節至為重要,全球AI人才短缺,政府未來在培養本地及吸引海內外人才方面必須更大刀闊斧,而在目前財政緊絀、不少原有科技項目已被暫停的情況下,政府需要深思「錢從何來」的問題。她建議,政府應多參考內地的發展經驗,以減低推行風險。
對於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認同報告提出的措施。他建議,由於政府計劃在明年提交相關的專屬法例,屆時不應只對一籃子現行法例作零散改動,而應設立一個全新的法律框架,授權部分部門能以附例形式,就區內的創新政策推行「先行先試」,以加快發展步伐。
未採納租置 陳學鋒:涉管理權責、定價等複雜因素
被問及報告未有採納民建聯早前提倡的重推「公屋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民建聯副主席陳學鋒回應指,雖然有市民向他們反映期望能落實相關措施,但理解計劃涉及管理權責及定價等複雜因素。他表示,民建聯願意就此議題繼續與政府溝通交流。

經民聯九成建議獲採納 為報告「打90幾分」
經民聯以「應對挑戰,求變革新,投資未來,加強信心」16字總結新一份《施政報告》,並指經民聯九成建議獲採納,為報告「打90幾分」。經民聯主席盧偉國指,政府額外預留300億元用作未來兩三年加大工程項目的開支,能確保政府適時和有序推出工程項目,避免大起大落;而跨境鐵路項目亦有助打通深港兩地地鐵網絡,大灣區基建互聯互通。
林健鋒:報告「夠紮實」、「有驚喜」
行會成員、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讚揚報告「夠紮實」、「有驚喜」,廣納了工商界的意見,認為將還息不還本安排延長一年;將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底下八成擔保產品的申請再延長兩年;將「BUD專項基金」進一步注資14.3億元,並擴大資助地域範圍;減收工商業污水附加費50%等措施很貼地和實際,是中小企的「及時雨」。
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指,放寬非本地自資生比例至50%,有助吸引「一帶一路」及東盟國家的優才生。她亦提議擴大「一帶一路」獎學金名額,吸納優質學生,讓他們成為香港宣傳大使。

自由黨:「還息不還本」等措施 減輕企業經營壓力
自由黨對《施政報告》表示歡迎及支持,認為報告以「組合拳」方式全力拼經濟,為香港發展及民生福祉作出全面謀劃。自由黨特別歡迎報告中提出的11項支援中小企措施,包括將「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擔保產品申請期延長兩年、「還息不還本」安排再延長一年,以及豁免小販、食物業等23類牌照的簽發及續期費用。邵家輝表示,這些措施能有效減輕企業經營壓力,讓中小企「舒一口氣」。
飲食界議員張宇人早前稱,准許狗隻進入食肆有助生意是「想法不正確」,但今次《施政報告》提出,推出容許狗隻進入的食肆牌照。被問想法有否改變,張宇人稱政府仍未公佈細節,稍後會諮詢業界,但不認為寵物餐廳會搶走傳統酒樓的生意,「我唔相信嗰啲有寵物牌照嘅生意會爆到七彩。」

相關新聞:
施政報告2025懶人包|一文睇清惠民措施 綠白表比例調至5:5/優化大灣區養老/初生嬰兒免稅額
施政報告2025.總覽|餐飲業外勞收緊、鼓勵生育加碼、建部門首長責任制 李家超:改善民生是施政最終目標
施政報告2025|綠白表比例調至五五比 消息:不會減低白表者中籤機會 下期起「白居二」配額增至7000個
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年滿60歲、擁資助單位十年或以上業主 可毋須補價買較小或偏遠單位 消息指不設限額
施政報告2025︱大學非本地生限額增至50% 本地1.5萬個資助學額不變 預留全新商業地建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