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第二期關愛隊「區區有入標」 政界倡增行政支援

更新時間:08:39 2025-08-25 HKT
發佈時間:08:39 2025-08-25 HKT

關愛隊第一期服務協議今年9月底至10月陸續屆滿,政府早前因應人口變化,將關愛隊總數由現時452隊增至455隊,第二期服務申請本月15日已截止。民政事務總署回覆指,已收到所有小區建議服務計劃書,正在審理。關愛隊成立兩年多以來,不時有聲音認為職責太多,有地區人士認為,關愛隊始終是義工性質,但面對社會越來越高的期望,未來有需要再細化定位,以及增加行政支援。

新一期關愛隊增至455隊

關愛隊恆常化後,下一個資助協議期的資助金額將增加5成。民青局上月公布,各區民政事務處將先邀請現有的承辦團體提交第二期服務計劃書,以確保服務無縫銜接,並善用第一期服務下的穩固網絡。

目前民政處已收到所有小區的建議計劃書,待評審及督導小組核准後,會公布各小區關愛隊資料。至於有多少申請者屬舊有隊伍,仍有待公布,但既然是優先邀請現有團體提交建議書,相信絕大部分都會延續服務。

關愛隊資助增加 KPI要求也相應提高

本身是關愛隊成員的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表示,據他了解現任關愛隊承辦團體大多有提交計劃書,認為現有隊伍熟悉區情,延續工作更得心應手,相信經過兩年磨合,市民對關愛隊工作了解已增加。

關愛隊雖屬義工性質,但工作量甚大,包括上門探訪、災後清理、協助識別有需要長者等,有時大廈斷電停水,關愛隊也第一時間到場,比當區區議員更快。也有關愛隊要自掏腰包提供服務,新一期關愛隊資助增加5成,又是否可填補地區人士需求?顏汶羽指資助雖增加,但KPI也相應提高5成,在行政上仍吃力,尤其未必每隊在區內有辦事處,「公屋區可能好少少,但私樓基本上都無」,往後仍要靠各區隊員自行努力。

亦有多名關愛隊中人表示,現時招募義工不輕鬆,始終前線服務者沒支薪,但在社區經常被當成「萬能俠」,甚至成為居民出氣袋。有人舉例指:「長者陪診、家居看護、清理垃圾屋這類工作,市民都當咗係關愛隊職責,但其實係好專、工作量極大嘅範疇,單靠義工根本無可能覆蓋得晒」,認為社會對關愛隊期望與實際資源並不相稱。

議員:社會對關愛隊期望遠超一般義工隊

另一人指,由於政府宣傳及傳媒報道,關愛隊一舉一動都易成焦點,如有不足之處或負面新聞,很容易被放大,「當然工作唔會百分百完美,總有改善空間,但一有瑕疵就被放大批評,有人會覺得唔公道」。

民建聯議員陳勇認為,增撥5成資助確有一定幫助,但社會對關愛隊期望遠超一般義工隊,「大家視關愛隊為『應急包底服務』,有咩事都要同政府一齊出動,要24小時返工。」地區工作者當然願意一起做好社區,但如此工作量,其實需要全職及恆常化的行政統籌。

他建議參考社署各類社區支援服務,為關愛隊提供全職、專業的支援,包括行政、資源上的幫助,讓地區服務越做越好。當局早前指,第二期服務循三大方向優化,包括持續無間斷、合區情區需及做更深更廣。當局也在18區推行關愛隊嘉許計劃,肯定隊員及義工貢獻。

有建制中人則指,關愛隊設立之初,目的之一是協助愛國陣營鞏固地區樁腳、細化社區服務,並取代以往反對派地區力量,是「愛國者治港」舉措之一,因此坊間對關愛隊的部分批評或苛求,或多或少混雜一些政治成見。不過既然進入新時代,面對任何批評都要繼續做好自己,深耕細作,贏得市民信任。

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