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政府飲用水風波 「提子」之心不可無 捍衛香港誠信招牌

更新時間:09:26 2025-08-19 HKT
發佈時間:09:26 2025-08-19 HKT

政府飲用水風波發酵多日,背後原來是一場騙局,供應商「鑫鼎鑫」不但提供冒牌樽裝飲用水,連水質檢測認證也造假,最後竟成功中標,令人嘖嘖稱奇。雖然水質經檢驗證實可安全飲用,但今次事件茲事體大,政府自身的「提防騙子」工作明顯有提升空間。

水質檢測認證造假 議員倡邀央企助採購

警方已拘捕涉事公司一男一女涉冒牌認證,該批飲用水實際來自東莞樟木頭一間水廠。據悉涉事公司曾向政府提交委托「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進行的水質測試證明,但中心董事兼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明,從未進行檢定,批評有人以「假報告」騙取巨額合約,影響香港聲譽。

政府招標程序向來嚴謹,今次卻遭蒙騙,令社會譁然。選委界議員管浩鳴質疑採購程序未做好盡職審查,了解涉事公司背景,或有人「無心裝載」,屬低級錯誤。但他認為,事件是契機讓政府重新審視招標制度,建議政府日後邀請央企協助參與採購,借其龐大網絡及信譽,尋找內地可靠的產品,「有中間人隔一隔(篩查),好過揀了不知名的『觀音山』」,而萬一出事,也有人可問責。

接連「造假」事件 政界盼守住誠信優良傳統

今次是政府首次轉用內地飲用水,管浩鳴指,其實內地有很多優質的水公司,擔心政府「一朝被蛇咬」,對引入內地價廉物美的民生資源腳步。亦有議員私下表示,今次事件牽涉更深層次問題,指本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同層面與內地逐漸接軌,大至鐵路基建,小至食品供應等,惟內地企業眾多,標準與香港可能有所不同,也不能排除有個別人士存心詐騙,政府作為把關者,需進一步提高認證標準,今次事件顯示政府以至整個社會「似乎未ready好」。

事實上,近期社會接連出現涉及「造假」事件,由借殼辦學、網約平台黑工司機,再到今次飲用水風波,共通點是監管過程出現不同疏漏,令「有心人」有機可乘。前特首梁振英近日便提到,誠信是香港辛苦經營幾十年建立的基石,須嚴打假人才、黑工等,不能讓香港對國家的貢獻打折扣。

另一議員表示,誠信向來是香港招牌及優勢,近期「造假」事件或會令部分人覺得香港制度的優良傳統無法守住,「不單是一杯水、一個學位的問題,也對內地絕無任何成見,而是監管制度能否繼續有效運作。」

立法會議員李浩然近日《施政報告》建議中,提及未來北都片區開發建設可採用「香港監督+內地興建」模式推進。他向筆者指,兩地基建標準各有所長,香港品質監控嚴謹,內地擅長效率、成本控制,也保證到質量,隨兩地合作增多,加上片區開發涉及內容複雜,應採取「擇優」原則做好接合,這才是兩地合作根本原意。折射到其他範疇,他認為道理一致,飲用水爭議中,明顯可見政府對內地市場信息掌握不足。

立法會換屆選舉年底舉行。資料圖片
立法會換屆選舉年底舉行。資料圖片

立會引特權法調查機會微

飲用水風波越鬧越大,政府已委託審計署查找招標過程有何疏漏或不足之處,並責成物流署承擔主體責任。其實立法會亦有調查權力,至少兩名議員直言,若事件發生在十多年前,「一定開P&P(引用特權法)調查」,因可能涉及嚴重疏漏,而P&P性質公開,可傳召相關官員及人士作證。

不過這把「尚方寶劍」已封塵多年,有政圈中人指,政府和警方已啟動調查,相信不會有議員主動提出引用特權法,加上選舉近了,議員也「步步為營」。

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