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盘︱政府饮用水风波 「提子」之心不可无 捍卫香港诚信招牌

更新时间:09:26 2025-08-19 HKT
发布时间:09:26 2025-08-19 HKT

政府饮用水风波发酵多日,背后原来是一场骗局,供应商「鑫鼎鑫」不但提供冒牌樽装饮用水,连水质检测认证也造假,最后竟成功中标,令人啧啧称奇。虽然水质经检验证实可安全饮用,但今次事件兹事体大,政府自身的「提防骗子」工作明显有提升空间。

水质检测认证造假 议员倡邀央企助采购

警方已拘捕涉事公司一男一女涉冒牌认证,该批饮用水实际来自东莞樟木头一间水厂。据悉涉事公司曾向政府提交委托「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进行的水质测试证明,但中心董事兼立法会议员林健锋表明,从未进行检定,批评有人以「假报告」骗取巨额合约,影响香港声誉。

政府招标程序向来严谨,今次却遭蒙骗,令社会哗然。选委界议员管浩鸣质疑采购程序未做好尽职审查,了解涉事公司背景,或有人「无心装载」,属低级错误。但他认为,事件是契机让政府重新审视招标制度,建议政府日后邀请央企协助参与采购,借其庞大网络及信誉,寻找内地可靠的产品,「有中间人隔一隔(筛查),好过拣了不知名的『观音山』」,而万一出事,也有人可问责。

接连「造假」事件 政界盼守住诚信优良传统

今次是政府首次转用内地饮用水,管浩鸣指,其实内地有很多优质的水公司,担心政府「一朝被蛇咬」,对引入内地价廉物美的民生资源脚步。亦有议员私下表示,今次事件牵涉更深层次问题,指本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同层面与内地逐渐接轨,大至铁路基建,小至食品供应等,惟内地企业众多,标准与香港可能有所不同,也不能排除有个别人士存心诈骗,政府作为把关者,需进一步提高认证标准,今次事件显示政府以至整个社会「似乎未ready好」。

事实上,近期社会接连出现涉及「造假」事件,由借壳办学、网约平台黑工司机,再到今次饮用水风波,共通点是监管过程出现不同疏漏,令「有心人」有机可乘。前特首梁振英近日便提到,诚信是香港辛苦经营几十年建立的基石,须严打假人才、黑工等,不能让香港对国家的贡献打折扣。

另一议员表示,诚信向来是香港招牌及优势,近期「造假」事件或会令部分人觉得香港制度的优良传统无法守住,「不单是一杯水、一个学位的问题,也对内地绝无任何成见,而是监管制度能否继续有效运作。」

立法会议员李浩然近日《施政报告》建议中,提及未来北都片区开发建设可采用「香港监督+内地兴建」模式推进。他向笔者指,两地基建标准各有所长,香港品质监控严谨,内地擅长效率、成本控制,也保证到质量,随两地合作增多,加上片区开发涉及内容复杂,应采取「择优」原则做好接合,这才是两地合作根本原意。折射到其他范畴,他认为道理一致,饮用水争议中,明显可见政府对内地市场信息掌握不足。

立法会换届选举年底举行。资料图片
立法会换届选举年底举行。资料图片

立会引特权法调查机会微

饮用水风波越闹越大,政府已委托审计署查找招标过程有何疏漏或不足之处,并责成物流署承担主体责任。其实立法会亦有调查权力,至少两名议员直言,若事件发生在十多年前,「一定开P&P(引用特权法)调查」,因可能涉及严重疏漏,而P&P性质公开,可传召相关官员及人士作证。

不过这把「尚方宝剑」已封尘多年,有政圈中人指,政府和警方已启动调查,相信不会有议员主动提出引用特权法,加上选举近了,议员也「步步为营」。

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