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車南下擬年底實施|張欣宇倡設消費力門檻 梁振英斥欠政治常識 批政策一拖效益大減
發佈時間:10:46 2025-05-26 HKT
「粵車南下」至今未有確實安排,有傳媒今日(5月26日)引述消息指,措施首階段粵車限停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香港口岸的自動化停車場,最快今年底實行;第二階段則可入市區「自駕遊」,設有配額上限。報道引述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指,可考慮設定門檻,確保申請者消費力。不過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同日在社交網不點名開火,引述有關建議,批評有關說法欠政治常識。
運物局: 預期今年內公布「粵車南下」細節
運輸及物流局回應時表示,特區政府正繼續與各內地單位積極探討「粵車南下」的詳細方案和實施安排,預期會在今年內公布細節。作為「粵車南下」的一部分,香港機場管理局正分階段完成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上的自動化停車場,包括「轉機停車場」及「訪港停車場」,供廣東及澳門非營運私家車經大橋來港停泊,旅客可經香港國際機場轉飛或到大橋香港口岸旅檢大樓辦理香港入境手續後訪港。機管局會配合「粵車南下」整體時間表啟用自動化停車場,並作適時公布。
粵車南下遲遲無進展 梁振英:不做事可以有一百個理由
報道引述張欣宇指,由於粵車南下目的是振興市道,故應該設門檻確保申請者消費力,例如政府可透過旅發局設獎賞制,累積到一定消費額方可獲得配額;或是與銀行合作,檢視申請者有否高級信用卡,既篩選高消費客亦可控制粵車量。不過梁振英今日發文,諷刺稱:「有立法會議員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我本來以為立法會議員總有點基本的政治常識吧」。
梁振英隨後在社交平台刊再發3個帖文,回應香港汽車會指兩地駕駛習慣及交通法規差異、路面較窄的擔憂,反問:「香港駕駛者在內地又如何?」認為香港要發展是大道理,其他是小道理,凡事一拖效益就大減。
他強調,「做事只需一個理由,不做事可以有一百個理由」,批評「粵車南下」遲遲無進展,「一百個理由導致曠日持久。」
粵車南下|梁振英:首階段應可駛入大嶼山
他質疑報道所指,政府是否因為「內地旅客來港消費力降級」才實施粵車南下,而政策性問題要說得再具體些,例如「市區」的定義。他同意,銅鑼灣、旺角等地的橫街窄巷確實不適合外地的駕駛者,即使第二階段也不適合;反之大嶼山迪士尼樂園和機場停車場讓南下粵車駛入,第一階段也沒有問題。
梁振英認為,粵港兩地政府十年前已經就「港車北上」、「粵車南下」達成共識,大橋通車也已經七年,該研究的利弊和應對問題應該已經清楚,反問:「『粵車南下』複雜過『一地兩檢』嗎?」又重申:「處理香港和內地的關係,和任何其他關係一樣,我們要易位思考。」


張欣宇回應:須思考有限配額如何精準發放
張欣宇同日在社交網不點名回應有關說法,稱計劃的核心要素包括 「申請資格」、「配額數量」、「可行駛範圍」,三者需要取捨平衡。而他認為政策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廣東自駕遊客體驗好,讓香港市道能受惠」。在此原則下,他認為「可行駛範圍」的對等更為重要,即類似港車北上,以「自駕自由行」的模式推行。搞停車場轉乘或是限制出行區域,都很難發揮出計劃的真正價值,容易淪為僅有象徵意義。
至於梁振英所針對、有關是否要為申請者消費力設門檻的問題,張欣宇指在「自駕自由行」的模式下,有限的配額同樣可以更為精準地發放給目標客群,亦即配合香港成為「內地中高收入階層休閒度假的首選目的地」,旺丁又旺財。因此他認為,如果視「粵車南下」為內地中高收入階層來港休閒度假的旅遊禮遇配套,不少現在看來是困難的問題,就有了破解的機會。他認為,粵車南下政策的長遠定位究竟應該如何、一些條件該具體如何界定,社會可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