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學習×生涯規劃:把「學生市集」變成活動綜合教室 跨學科3大重要效益︳許定國校長隨筆
發佈時間:16:34 2025-11-04 HKT
                                            自2024 / 25學年起,高小全面推行生涯規劃教育。根據教育局推行策略大綱,其核心並非單一的就業輔導,而是圍繞三大面向:自我認識及發展、事業探索、升學規劃與管理。面對快速轉變的工作世界,學生更需要具備軟技能、品格、道德、正向態度與適應力。這些能力的培育,最佳載體之一正是跨學科學習:把多科知識、技能與情境連結,讓學生在真實任務中整合運用。
以市集為課室的跨學科專題學習
自2023年開始,本校每年10月舉辦「學生市集」,四至六年級學生化身小檔主,經歷從創作、定價、推廣到零售的完整流程。活動設計以跨學科統整為主軸,具體內容如下:

 
視藝與工藝(創造與設計):
學生在專業導師指導下完成搯絲琺瑯、擴香石、滴膠標本、3D列印盲盒、浮游花瓶、葉雕、戳戳繡等近700件作品,學習材料特性、工具安全與美感表達。

數學與經濟素養(邏輯與決策):
計算成本、利潤率、售價階梯與代用券運作;以數據估算需求與貨量,進行價格調整。

中/英文與常識(溝通與社會):
撰寫推銷講稿、面向不同對象(家長或社區人士)進行口語表達與即場答問,理解社區服務與消費者責任。

資訊科技(媒體與紀錄):
以簡易數據表記錄銷售與庫存;設計簡報或海報,提升宣傳效果。

品格與公民(德育與群育):
分工合作、守時守信、負責任地使用資源,並在壓力情境中展現韌性與同理。

生涯啟導(認識世界與自我):
體驗手作導師、設計師、營銷人員、採購與前線零售等角色,辨識個人興趣與能力傾向。

跨學科3大重要效益
跨學科效益體現在能力、態度與生涯三個層面。首先,在能力層面,學生能整合創意設計、數據判斷與溝通協作,於真實任務中培養問題解決與自我管理的能力。其次,在態度層面,學生在被欣賞與被信任的經驗中建立自信與成就感,同時養成責任感、專注與韌性。最後,在生涯規劃教育層面,透過真實而低風險的「迷你職場」情境,讓學生試探個人興趣與強項,為未來升學選科與職涯探索提供具體而可行的線索。

今學年,本校繼續獲得「葵青區扶輪社」的支持作為此學習計劃的協作伙伴,同時亦首次獲得「如心園」場地支持,學生市集將會走出校園,於十月廿五日下午在「如心園」舉行,期望能讓學生有更深切的學習體會。最後,在此邀請大家屆時到訪「如心園」支持各位小檔主。

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 許定國校長
教育碩士 (課程與創新教學 / 資優教育) 。從事教學20多年,長於推展STEM及資優教育。曾任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委員,曾獲 「第九屆香港海華師鐸獎」 、 「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科技創新教育方案二等獎」。

相關文章︳如何避免孩子與「Uncle Fung」做朋友?5個方法助小朋友培養感恩心態︳許定國校長隨筆
相關文章︳培養獨立性:父母用這5個方法可幫助孩子遠離「媽寶」與「爸寶」的標籤︳許定國校長隨筆
相關文章︳4類英語遊戲推介 遊戲化教學3大效益:提升小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成效︳許定國校長隨筆
相關文章︳從「暑期作業」到「暑期任務」的教育轉型 齊實踐4R精神健康約章︳許定國校長隨筆
相關文章︳開學之際抓緊教育的美好「嘗試」成就未來 製作「廚餘繪本」啟動源頭減廢︳許定國校長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