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終極狀元讀書心法 專訪狀元母校小學校長 一個特別安排助尖子成長 ︳《親子王》新一期精選內容

更新時間:12:20 2025-10-23 HKT
發佈時間:12:20 2025-10-23 HKT

對本地莘莘學子而言,中學文憑試(DSE)是學業上的重要里程碑,2025年DSE早已曲終人散,最為人津津樂道是「終極狀元」王海博的誕生,成績光環背後,除了是專心致志的勤學苦讀,更是他從小對學問鍥而不捨的深入追求。王海博由小學開始已經表現出眾,笑言小學生不妨chill一點,最為感激母校教他學懂堅持。

充滿童心的狀元

相約王海博(Henry)在其小學母校仁愛堂田家炳小學(下稱田小)的圖書館碰面,他開心地在簇新的圖書館團團轉,這裏曾是小學生Henry天天來訪的地方。「因為我係圖書館的Head Llibrarian……阿head,哈!」終極狀元都是小夥子,始終保留着一份童心。

王海博(Henry)(圖片來源:《親子王》)
王海博(Henry)(圖片來源:《親子王》)

收集了100多張獎勵卡

回顧小學生涯,Henry最快樂的回憶不是年年考第一(副校長透露,Henry一粒字也沒有講),而是收集獎勵卡。「那時候,不同科目的老師會根據表現發放獎勵卡,必須做到一些比較重要、突出的事情,老師才會派發,因為每位老師每月只有少量獎勵卡,不能隨便派,我由2014年到2019年收集了100多張,真的很開心!」Henry不停提及很「艱難」,其中五張特別版更只由校長親自派發,想像到應該跟學業優異掛鈎。「那時候能收集到100多張,真的很有成就感,就像完成人生一件大事!」現在田小已改為扭蛋。「扭蛋更開心呀!」Henry一臉嚮往。

跟曾燕琼校長仍然稔熟,親切地喊「海博」。(圖片來源:《親子王》)
跟曾燕琼校長仍然稔熟,親切地喊「海博」。(圖片來源:《親子王》)

在DSE核心科及選修科共奪8科5**(經濟科自修)及公社科達標,Henry的備考攻略就是絕不怠慢,用心整理筆記,問及對學弟妹的溫習建議,他正色道:「小學階段最重要是打好基礎,不用過度操練,但必須認真上課、按時完成作業;小學是建立及累積知識的過程,只要你的根基ok,升中自然不是問題。」Henry認為做練習ok但絕不鼓勵過度操練。「小學是開心而不是搶成績的地方,去到中學才全力搶攻吧!小學生可以chill一點,讓孩子享受童年,不要一味追成績。」

曾燕琼校長 提供多元機會

仁愛堂田家炳小學曾燕琼校長是看着王海博長大的,曾教過他視藝,對於這位從小在學術上表現天賦的男生,曾校長最為動容不止是他對學問追求的殷切,還有他凡事肯嘗試的熱情,以及謙遜待人。曾校長形容,所有教過海博的老師都對其印象深刻,因為他細細個已經表現出「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的特質。「他是那種凡事都問得很深入的學生,因此在四至六年級時,特意安排一位學識淵博且在教導資優學生方面經驗豐富的老師作為班主任,可即時解答他的學習疑問。」

(後左三)仁愛堂田家炳小學曾燕琼校長(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後左三)仁愛堂田家炳小學曾燕琼校長(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學校能有一位「終極狀元」的校友固然出色,家長亦難免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曾校長揚言現代教育的重點不僅在於學術成就,更在於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發展機會;學校安排了各式各樣的活動,鼓勵孩子根據興趣自由參與。「學生的自信心、個人能力及自我肯定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通過參與活動、興趣班或校隊,逐步累積而成。」

想睇更多關於育兒狀元的方法,就要留意最新一期《親子王》。

田小是早期發展冰球的小學之一,也是唯一一間舉辦冰運會的學校。(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田小是早期發展冰球的小學之一,也是唯一一間舉辦冰運會的學校。(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在禁忌之地栽種鮮花 非凡媽媽呂穎恆:「如果孝順等於服從,那孩子毋須孝順。」

和呂穎恆(Vera)相識十餘年,曾經,她成了我的救贖,從此在我心中佔有特別位置;隨歲月貯積,她越來越像一股清泉,無論說甚麼、做甚麼,都別具一格 ── 作為一位性用品商店老闆兼性教育工作者,你會看見她的膽色與獨到,同時是很不一樣的媽媽,其育兒觀讓你知道:媽媽不一定母愛泛濫,也可以是好媽媽。想更了解這位「CEO媽媽」,即睇最新一期《親子王》。

(圖片來源:《親子王》)
(圖片來源:《親子王》)

區區親子遊鯉魚門 5大推介

昔日香港漁業興盛,沿海地方漁村處處,漁民靠海吃海。如今隨着都市發展產業轉型,雖然漁村繁華不再,但仍保留多處品嘗靚海鮮的好去處,如鯉魚門這條古漁村,除了吃海鮮,這裏還可與小朋友欣賞傳統老店的雞仔餅,漫步燈塔及古石礦場,兼體驗海鮮檔小檔主,學習用「司馬秤」磅一磅重量,邊玩邊學!即跟最新一期《親子王》去鯉魚門玩!

(圖片來源:《親子王》)
(圖片來源:《親子王》)

想了解更多「封面故事」、本期的其他升學教養內容及假日有何親子好玩推介,即掃描《親子王》網頁(https://www.stheadline.com/parenting/親子)參閱更多。